现在聊QQ、微信,一言不合就表情包双手奉上,像素太高画质太好还会被认为斗图能力不够高级。但如果你以为这是90后们的首创未免太天真,在简单图像中抽象出高能信息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类似的套路汽车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玩得贼溜。
车灯的故事几乎与汽车同时诞生。传说当年卡尔本茨趁着夜色开车回家,前方路况着实黑得让人害怕,他灵机一动,高举起煤油灯,历史上第一辆带车灯的汽车就此诞生。
重点是,人家开的是奔驰,羡慕。
后来的车灯玩法就多了,比如在车辆前方各插上一根蜡烛再或者煤油灯,加上防护罩以及聚光玻璃,正儿八经的车灯就此诞生。仔细想想,除了车灯供能来源不同以外,这个形式至今没有改变。
很快到了1905年,情况就高级了很多。工程师用乙炔灯替换掉了当时的蜡烛,亮度是蜡烛的两倍以上。所谓乙炔灯其实与我们看到的乙炔灯焊枪有点类似,硼硅酸盐结晶体与水混合产生乙炔,被点燃后发光发热。当时这两种物质会被存储在车中,通过反应产生气体再导入灯腔内点燃。
硼硅酸盐结晶体其实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叫电气石,而这套工作原理让乙炔灯在车辆抖动剧烈的时候,才会反应充分达到最大效果。所以老司机开夜车嫌路面太黑,在车里抖一抖是有科学依据的。
乙炔灯就这么被发明出来了,但消费者不是傻缺,乙炔有毒啊!燃烧后车灯灯腔会黑,还超级难清洗,和现在姑娘们的烟熏眼有一拼。
即便如此,“不良”商家们还是把前卫的车主们坑了20多年,直至白炽灯成功登陆汽车。了解历史的同学这里可能要打问号,电灯早就发明了,为啥汽车一开始还要点蜡烛?原因是早年没有汽车没有蓄电池,最初的碳丝白炽灯抖一抖就断了,这么精贵,没法装车上。
所以后来的螺旋钨丝白炽灯级别比什么蜡烛、乙炔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不过当年主要还是被用在纯电动车型上。你没看错,差不多一百年前,纯电动车概念也已经被工程师们玩烂了。
白炽灯前所未有的高亮度,最终带来了一个至今仍然人神共愤的问题。这么亮,会车的行人和驾驶员都被闪瞎眼了,以后怎么好好的做街坊邻居?
所以工程师又发明了能够远近调节的车灯的灯具,市售的白炽灯顶多两根灯丝,车载白炽灯可以达到四个。车载白炽灯原理很简单,通过一个开关切换灯泡内两组灯丝通电,大功率灯丝组与反射碗搭配获得远光灯效果,小功率灯丝组远离反射碗焦点,角度指向地面。一盏灯、一个灯泡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猜猜这么高端的玩法是什么车型?
答案是奔驰SSK。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alert()1哈哈”
哈哈哈哈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