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第三大共享单车的小蓝单车,正式宣告死亡。
小蓝单车的大部分员工已经遣散,联合创始人李刚的另一家公司,小蓝单车的天使投资企业野兽骑行,也遣散了除高管外的所有员工,两家公司的联合办公室已经撤空。这个曾经估值10亿,誓言将拓展旧金山、悉尼等海外市场的共享单车独角兽,就这样倒下。
创始人失踪,留下的,是大约150万用户的押金,遣散员工的工资和供应商、物流配送、办公物业等一系列商业伙伴的2亿欠款。当然,还有马路上那35万辆蓝色的单车。
自去年11月推出Bluegogo加入共享单车市场,年初成功的4亿元A轮融资,到6月宣告B轮失败。小蓝单车所度过的这一年,正是共享单车市场,从繁荣,到泡沫,到洗牌的全过程。
即使现在搜索小蓝单车,知乎问答上的“怎么评价新推出的小蓝单车 bluegogo?”依旧会出现在首页的位置,在它的最高赞回答中小蓝单车的“舒适”收到了网友的一致认可。其他回答,也不断地拿小蓝的宽轮胎、车身设计、座椅高度这些细节优点,与摩拜、OFO进行对比,“最好骑”的称号可见不是空穴来风。
由于出身于解决专业骑行问题的野兽骑行,有了背书的小蓝单车从上市开始,就不断地强调车辆的设计和舒适性,而这些特点的确让它在当时已经非常拥挤的共享单车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一直到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退回押金之前,用户对小蓝单车最多的投诉,只是在覆盖范围、投放量过小而已。
然而,好骑,能带来的只是口碑,但在共享单车这个被资本控制,被政策牵制的市场中,消费者的口碑并没有什么作用。一个共享单车品牌如果要生存,那么他们需要的是先入局的空间优势,以及强大的资本对烧钱游戏的支持。
今年6月,原本应该要进行B轮融资的小蓝单车,经历了一次错误的市场宣传活动,错失了最佳机会。自此以后,它预计的B轮融资再也没有实现。在这个不持续烧钱,就永远等不到赚钱机会的市场上,消沉下去。
而同一时间,由腾讯领投,摩拜获完成E轮6亿美元融资;7月,由阿里巴巴联合领投资,ofo完成E轮超过7亿美元融资。政府也在此时开始对共享单车造成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整改,从一线城市开始,这些共享单车原本野蛮圈地的场所,被城管部门一一封锁起来,还没来得及入场的人,失去了玩游戏的资格。
就在小蓝单车被迫退场同时,其他的共享单车玩家,也一个个败下阵来。
还记得年中那群闪瞎了眼的金黄色酷骑单车吗,近日,酷骑单车也悄悄地消失了。和品牌一起走的,还有用户拿不回来的298元押金。据悉,酷骑从10月开始,就停止了app的更新,而早从8月份开始,用户押金退回的申请就已经迟迟无法通过。
原本通过手机交付的押金,却不能通过原渠道赎回。用户只有到北京总部现场或者北京的工商局投诉,才能拿回自己的押金。有用户表示,他们必须要通过100块一个人的黄牛,到酷骑位于北京通州的总部排队,才能拿回押金。
町町单车,在今年9月传出破产、跑路的消息,即使现在创始人开始直播为自己正名,但用户的200多万押金,仍然没有退还的迹象。
这些因为资金链断裂,惨遭市场清退的共享单车的死亡已经注定。市场已经不需要他们参与,也不会再给予他们竞争的机会。我们唯一能够希望的,就是这些公司能够遵守基本的诚信,想悟空单车和3Vbike那样,在明确了“烧不起钱”的状态下,体面退场。
随着气候逐渐变凉,大半个中国都将进入寒冬,人们骑车出行的意愿正在急剧下降。和天气一样寒冷的,当然还有被两大巨头把持的市场环境。不论是根据日常生活所见,还是App数据、咨询公司报告,摩拜、ofo显然是目前这场共享单车战局中,占据最有力地形的佼佼者。他们背靠着腾讯与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除了彼此,无人能敌。
余下的共享单车公司,除了陷入退场风波之外,大多只能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勉强度日。哈罗单车在上个月末,被永安行子公司收购,完成了共享单车行业的首个并购案。永安行的共享单车业务,主要由政府投资的有桩公共自行车为主,覆盖三线城市及周边县镇,而它收购的哈罗单车,也是专注二三项城市的项目,想要向一线城市推进绝无可能。他们能够依靠的,几乎全部来自永安行自己的资金支持。
在被摩拜和ofo占掉了9成的市场中,大家对于永安行与哈罗单车的抱团共享单车生意,也多抱持怀疑态度。
小型玩家已被清场,中型玩家抱团取暖,两大巨头的走向,才是共享单车市场最后的样子。剧情走向,究竟是会如彼此的金主爸爸那样,成鼎立之势,相爱相杀;还是像曾经的共享汽车,留下垄断市场的独苗却不断为盈利挣扎,实在都不好说。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靠野蛮占有公共设施资源敛财的企业和个人,竟然还有几百万支持者,可见中国公民意识有多弱,人行道是属于公共的,不属于任何企业和个人,瞧瞧满大街的共享单车,行人连走路的地儿都没了,你用共享单车就等于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