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论起博世,大家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它的德国血统,但大概不会有人想到,博世实际上早在1909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到今天已经在中国国内运营了130年。也正因此,中国成为了博世在德国本土之外最大的国际单一市场,所以他们每年5月份都会在过中国召开一次年度发布会,用来整理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以为未来一年的展望,而在今天,博世中国的这一“固定节目”也是如期而至。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去年的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寒冬,即使是博世这样的大佬级品牌自然也免不了受到影响,但好在最终博世在2018年中国国内的销售额还是达到了1126亿元人民币,实现了同比增长近2.5%,在隔壁一片抱团取暖过冬品牌的对比下,博世的表现也算是相当强势了。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市场给博世集团贡献了18%的销售额,所以不要奇怪博世为何会不遗余力的研究本土化设计,并在中国建立38个生产基地以及27个技术中心用来精进自己的实力。同时博世认为虽然全球经济在2019年还会是一副萎靡的姿态,但它们依旧相信自己可以在今年进一步取得业务增长。
当然博世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虽然车市一时半会看不到抬头的迹象,但实际上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博世的销售成绩。在经历了一轮淘汰和洗礼之后,现存的造车新势力公司正在逐渐站稳脚跟,而他们几乎全都与博世达成了在智能网联汽车、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车载传感器等产品领域的合作。
目前博世的智能助力器、48V电池、电桥等技术产品都已经在国内实现了量产,智能出行技术也得到了精进,目前的L2级别自动驾驶方案已经非常成熟,而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博世打造的L2.5甚至L3等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设备产品的诞生。实际上从之前的数据来看,国内用户对于自动驾驶以及智能驾驶技术的接受度要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这对于最近两年一直在自动驾驶领域颇有建树的博世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消息,只是目前的L2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大多时候都只能提供“辅助”功能,距离完全让我们解放双手还有不小的距离,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呢?
除了智能驾驶外,相信关注新出行理念的用户们都已经发现,当下绝大多数醉心于智能驾驶的新兴智能网联车在动力配置方面都选择了电力驱动,一部分传统汽车厂商的发展路线也开始朝向新能源领域倾斜,如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无非是为了适应当下碳排放控制的流行趋势。
但实际上在控制碳排放这方面,博世也早早有了准备,他们去年就开始关注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并且已经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比2011年,博世在201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减少了45%。但博世表示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优化自己的无污染技术、生产线设备以及工作流程,未来不仅是在汽车本身,更是在工厂中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截止到今年,博世已经在中国国内运营了整整110年,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甚至可以比一部分本土品牌更了解国内用户的需求。而无论是智能出行、新能源、智能家电还是我们谈了多年的工业4.0,中国用户的接受程度相比其他地区用户都要来的更高一些,所以即使寒冬可能短时间还无法散去,但博世也依旧表示自己有信心继续维持自己强势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