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下一种形态究竟是什么样?这个问题似乎谁也说不好,在市场给出统一标准之前,厂商的尝试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或许你可以像vivo那样,用双面屏给出答案;也能像华为三星那般,以折叠屏幕令人感到惊艳。对于努比亚而言,下一代智能手机的变化无疑会更大,因为它相信我们的计算将会移动到我们的手腕上。
带有柔性屏的努比亚阿尔法是智能手表?不,努比亚认为它是一类全新的产品形态,基于eSIM和LTE网络,它是一部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腕机,不同于智能手机也不同于传统智能穿戴设备,这也是全新的探索思路。
我的确也很想知道,努比亚阿尔法究竟能否改变格局,创造新体验呢?
人类的双眼永远在追求更大的视野,但屏幕边框限定了屏幕尺寸,受到使用体验的桎梏,在过去我们无法无限制地提供大尺寸屏幕。但由于柔性屏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出现了改变,由于屏幕拥有了可弯曲的特性,以往无法实现的折叠等形态,现在都变成了可能。
智能手机如此,手腕上的手表亦是如此,基于柔性屏的搭载,努比亚阿尔法第一次在手腕上提供了4.0英寸的大视野,这的确也是以往在可穿戴设备上无法体验到的观感——延展到腕带的屏幕能够随腕带的角度弯曲,它能将信息从手表的正面显示至上下两端,在同一屏幕内为用户展示更多的内容。
比Apple Watch Serise4有更大的可视面积,这块4.0英寸柔性OLED的显示效果也的确能令人满意。首先,960×192的分辨率确保了屏幕显示的清晰度,即便是被2K分辨率养坏的眼睛,也不会感觉到太多的落差;其次,优秀的亮度足够能让你在户外轻松阅读屏幕显示的内容。当然,由于表面是曲面柔性玻璃,因此努比亚阿尔法的屏幕反光会比传统平面设备更明显一些。
随着表带弯曲的屏幕是否耐用?这可能会是大多数人首先产生的疑问。事实上从结构上来说,要想使柔性显示屏达到与普通面板相同的硬度,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努比亚阿尔法的屏幕面板就采用了11层的复杂结构,0.64mm厚度的模组能够最大实现10万次弯折测试和10万次反折测试,这意味着按照正常的使用情况,要将它折坏的确需要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努比亚阿尔法的屏幕外侧采用了全新的PI保护有机玻璃,硬度与iPhone XS相仿,至少能确保1.2m跌落测试,安然无虞。
大屏幕不止能带来更大的视野面积,对于触控操作来说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可操作面积。努比亚提供了基于Android二次开发的wear OS,它本身基于滑动和点击的操作逻辑,大部分操作可以通过滑动完成,而手表左侧的两颗按键分别对应了返回以及回到初始桌面功能,使用的学习成本并不高,几乎全年龄段的人都能够轻松上手。
除了常规的手势操作外,努比亚阿尔法有人提供了之前在LG手机上出现过的凌空手势功能。机身左侧的“耳朵”上内置了用于动作捕捉的摄像头,开启后用户可以通过隔空的手势煽动来模拟滑动的操作。作为触摸的补充,隔空操作在某些时候的确能提供一定的可用性,比如在拥挤的地铁或者公交上,精准的触摸无法实现时,用隔空操作来查看一条短信或者查看一条推送,往往效率会更高。
当然,隔空操作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经过试验,在大约靠近手表5cm左右的距离准确度会很高,但一旦距离稍远或是过近,整体的准确度就会出现下降。
很少会有人在手腕上进行大规模的文本输入,但作为一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设备,具备一定的输入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努比亚阿尔法提供了语音操作以及手写输入,就像前文说到的那样,大尺寸的显示面积提供了更大的触控区域,这使得手写输入具备了很高的可用性,即便像是我这样的粗手指,也能很自然在努比亚阿尔法的屏幕上完成手写输入,偶尔用来恢复消息体验也非常不错。
对于懒癌晚期的患者来说,语音输入似乎更对他们的胃口。努比亚阿尔法语音输入的整体准确性在及格线之上,在安静的室内,正常语速下就算是断句复杂的长句子,转换为文字的准确度也非常高;而在嘈杂户外,语音输入的可用性有一定的降低,但如果只是回复短语,那么依旧具备一定的可用性。
努比亚也将所有的语音功能打包成了小牛语音,长按下方表冠的按键就能开启识别(需要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它来实现打电话、发短信、询问天气以及设定闹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