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Adobe亚太区总裁Paul Robson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耀辉,在上海发布了针对亚太地区创意人员进行的Creative Pulse项目调查报告,看消费环境与欧美大相径庭的中国市场中创意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Adobe今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0%,今年的预计营收在50亿美元。作为内容提供商巨头,Adobe的成绩,正是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证明。在采访中,我们也逐渐刷新了对Adobe的认识,在数字媒体(PS软件)外,Adobe在数字营销、云服务上动作也不容小觑。
Adobe发布一份关于创意行业的调查报告,貌似有些奇怪,虽然他家的软件几乎垄断了整个设计行业,是所有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不可能绕开的基础,但是他为什么会要向大众发一份报告呢?对于这个问题,黄耀辉表示,创意行业的巨变,直接影响着作为Adobe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未来。
在五年前,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没有想过,要在iPad上做设计,移动端也远没有成为生活必需品,而几年后,Adobe的云服务和数字营销,就为他带来了最实际的营收增长。Adobe的一站式创意云、工作流数字化的文档云和内容评估分析工具营销云,正好地出现在云服务最夯的时代,为创意人员服务。
“创意靠什么?灵感?其实,创意靠的是数据”,大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是市场的保证,我们会从一个报告中看到无数个数字,从数字中分析出可行的方法,也会从数字中,看到有趣的差异。
数据决定了设计者针对特定的客户群,在什么样的设备终端上,提供何种内容,数据是定制化内容体验的根本。企业利用Adobe 的平台进行客户数据的分析,寻找适合的内容进行创意的发挥。
在报告中,我们看到虽然在亚太74%的创意人员认同了数字分析和量化评估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国,至于45%的受访者认为这些事需要关注的,我们虽然不能说中国的创意人员落后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行,但是这个行业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这也许也是Adobe需要“教”会中国的创意人员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数据的力量完成他们在商业影响力上的预期。
在Adobe的报告中,我们发现,对创意专业人士来说,创造出有高度商业影响力的作品,才是成功的标志,业内人士的点评、专业奖项都等因素都排在了后头。Paul Robson在采访中说了一句关于创意行业绕口的大白话:不同的创意,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从ERP、CRM这样的内部体验转化为品牌对接客户,体验式浪潮的现代市场来说,创意、营销的本土化才是成败的关键。
对于移动端市场异常发达的中国,几乎每一个针对消费者的公司在营销、创意策划时,都必须从手掌出发,87%的创意者都感受到了移动端对整个创意行业的改变。比如Paul Robson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微信、微博,在BAT掌控的市场环境下,与北美在硅谷巨头下的行业环境差别巨大。
虽然创意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而美国更倾向于PC端的市场环境,也正在发生巨变,但是对创意者来说,在这个体验大过天的时代,消费者设下越来越高的预期,而几乎没有“再来一次”的耐心,所以,越精准的业务数据,是试错成本激增的时代最需要的工具。同时,也正因为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在这个Made In China转型,将品牌推向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数据掌握了解一个全新的市场是最直观的,比起设计师能够在国内自己逛街就想到创意的熟悉环境,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数字化的工具显得更实用,更有时效性。
创意人员普遍压力山大,广为流传的“确定版、最终版、绝对不改版、绝对不改版1、绝对不改版2…”逼死设计师段子其实是常态,其实,除了客户,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是创意人员担忧的问题,上个月Adobe就曾发布消息,将在 CC下新增VR视频工作流。对于Adobe产品的专业使用者们来说,新技术与新的处理方法正在同步出现,并需要他们边学边用边出成果。
大陆的创意产业拥有特殊的商业环境,在消费者与创意者之间有着BAT平台为纽带,而商业环境更加具有挑战性。不过,大多数的创意人员还是认为,最好的时代在前方。受访者普遍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设计主导型思维在崛起。
当然,这也是因为云服务和数字营销而更上一层楼的Adobe正在耕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