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两天,以“智能变革,开放赋能”为主题的2018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 2018)顺利落下帷幕。在2018联想创新科技大会期间,联想定义了一个新名词——SIoT2.0,这是基于个体设备SIoT1.0的升华与跨越。该如何理解SIoT2.0呢?不如就让我们看看联想高管们是怎么说的。
参与此次专访的高管有:阿木:联想集团副总裁 中国区战略及业务拓展副总裁 SIoT云平台及内容运营部总经理
张德魁:SIoT业务CTO&UDS平台高级总监
陈训逊:中央网信办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印少荣:联享智云CEO
以下为本次专访内容:
问:联想在做SIoT平台的时候一直在强调“开放”,我们是否有一些硬件和一些课程或者一些战略上的培训;面向个人的开发者,在硬件和课程方面,是否有一些政策?
阿木:其实你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从去年开始设立了赋能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赋能中心,是联想研究院与中国区共同成立的。我们给赋能中心赋予了三项使命,第一是面向社会合作伙伴来去做早上所介绍的五大赋能所有的资源协调和输出,并且成为所有合作伙伴的接口,这是第一个使命。第二是建立起广泛赋能合作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当中包括了要交流和指导,也包括给他们输出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经营,让他们之间也能够相互联络和交流学习经验、激发灵感,这里面还会有一些资本的动作跟进。赋予的第三个使命还能够为更丰富的SIoT构建场景体验,不断补充产品幻想,选择合适的伙伴引进来,这是选品池的建设。
第二个使命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型的合作伙伴,商品厂商还有友商投资的公司我们都当做合作伙伴跟他们洽谈,刚才您提的个人的产品设计者或者有这方面志向个人的伙伴我觉得现在也可以尝试性地把他们纳入到这个体系里面,至少也作为一个选品的来源,作为一个指导、交流、学习的对象,同时也作为我们的五大赋能对象,这更像是一个建议。
问:因为我也知道以前联想精英会也有面向学生的组织,是否把这些学生也纳入到考虑对象?就这几天,谷歌办了一个开发者大会,召集了全国各地不管是个人也好还是小型创业者也好,齐聚一堂讲了一些最新的技术和分享,联想在这方面会有一些布局吗?
阿木:我觉得后面我们联想可以策划一部分,之前其实也做过一些,不仅是在SIoT领域里面,包括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也都做过,我们联想内部有一个创业机制,就是从内部和外部,关于个人致力于在SIoT领域里面拓展创业的理想落地,我们就会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并配合资源的支持,其中包括为其提供很多的投放。第二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个高校大赛,面向学生群体,学生会有很多非常好的创意,甚至有的已经在实验室工程化了,但是缺少走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更不太了解怎么样走向市场,我们也会以一个高校大赛的名义,组织一批人,从中识别出来能够比较快地进入市场的创业者,并为其提供赋能,给其提供一段时间的支持,包括资源、渠道、技术指导、产品化支持,让其来去实现他的理想。我们已经尝试做了不少类似这样的事儿,后面我们会拔高它的体系化程度,这样影响力也会被更大一些。
问:刚才阿木总说的开放性,论坛中我感觉咱们联想这次SIoT平台就相当于像安卓平台,相当于ISO苹果封闭式的,这次苹果发新品很贵,业内人士认为苹果认为自己虚拟内容和虚拟体验是最重要的,而IOS系统是产品变现的渠道,所以相较于之前开放式的模式,联想怎么去看这种平台强控制。
阿木:这个我简单说一下,一会儿由张德魁正式讲一下,他对这方面涉猎很深。简单来讲会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是由应用驱动体验,而应用是纯虚拟服务,应用的纯虚拟服务,要搭载在IOS系统上,而IOS系统上要由顶层驱动,提升体验的一体化,苹果确实是达到了一个很极致的水准。由于应用的IOS偶尔对于体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出现了不同的使用体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开放性的体验会更加丰富多彩,订制性会更强。
问:以上您提到的内容,最后对于用户的体验感会不会有差别?
阿木:第一时代基本上是应用驱动,我们所提到的SIoT真正是由设备本身和云端服务能力,再加上在一部分前端的应用上体验构成的,其中体验构成的要素正在发生转移,如何能够将不同品牌不同标准、甚至是不同规格的设备在一个给定的场景当中,通过云端让用户感受到整体体验的提升,这就会产生明显的木桶效应,木桶效应就是只要一个设备的联动性和服务跟不上,整个场景就会因为其存在而受到局限,这跟简单的APP和应用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一点就必须要以开放的方式去做,才能够让一个居家客厅体验、居家厨房体验,或者是卧室的娱乐体验或者书房当中的学习体验,三五个设备下配合完成体验,我们才能把木桶的最短板拉高,这很难用封闭的策略完成,一旦封闭了就意味着只能够围绕设备完成了交付,但是整个场景依然是比较糟糕的,所以在SIoT当中我更认为开放恰恰能够在场景智能下带来更极致的场景体验,而不单单是单个设备的应用,这种产业主要素的专业和主要矛盾的专业就意味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张德魁:简单来讲,开放和封闭各有优劣式,封闭最大的优势是非常好地保证体验的一致性,开放体验有机会去团结整个业界和厂商一起围着一个大的目标努力。你看到在SIoT这个领域里面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碎片化,碎片化是说产品本身的种类会非常非常丰富,几十种几百种几千种、几万中,还有就是在这个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作的厂商非常多,不像PC市场,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产业,三家厂商就占到了80%的市场份额,IoT整个产品发展初期,也许五年十年整个设备开发者集中在TOP3里面可能很难,这就会决定着会有各自独立不同的小的生态体系,这些体系各自割裂的情况会大大影响用户的体验,你不能说联想的灯泡和联想的门联动,开联想的门能开联想的灯,但是还有一家的不能开,这从体验上就会非常差,所以我认为在IoT这个产业里面,开放是有助于各家厂商能在体系里面找到位置实现共赢的非常好的手段,你像苹果做IPOD就不如IOS成功,这就是封闭体制会产生的弊端和问题。
问:在论坛上您讲到联想不仅拥有针对智能设备与平台的连接,其针对传统设备也能够联动,这个会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
张德魁: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联想的免开发模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设备,比如说开关的设备,或者开关上简单的一个设备,这时候通过模组能直接把设备连接到智能设备,还有一种方式业界有类似于万能摇控器的方式,通过万能摇控器的智能化从而实现遥控器对于传统可以遥控设备智能化的改造,业界现在通用的就是这两种方式。
问: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接入的模块是通过怎样的技术实现的?
张德魁:首先我们在选定的设备领域里面,其实是和人工智能比较像,我们很多设备的开发工作都通过在体系里面实现了,这对设备开发来说真的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活儿我们已经干过了,但是这种361的目标还是有一些前提条件的,比如说做一些灯泡开关当然是没有问题;要做特别复杂的事儿,比如说做一个带有算法的机器人,这种不可能一天就能介入的。
问:现在在协议方面中的入口方面是一个比较大的战场,我们有没有在做自己协议这块,入口这块我们是怎么考虑的?
张德魁:协议还是以开放的心态,我们尽可能跟各个合作伙伴一起,让大家在互通的基础上,这样一个协议大家一块采用,大家彼此之间可以互通,使得每个人的生态可以协同,后面入口我不知道你指的是语音设备还是?
问:语音是一类,视觉设备也是一类,您这边有没有一个布局?
张德魁:其实有很多种,语音设备是一种,视觉设备也是一种,从物理来讲智能门锁也是一种。
阿木:入口的布局整个产业目前刚刚开始探索,除了电脑、手机和五年前开始到现在已经布局完的电视之外的入口,这两年找了一圈在家居中可能进行语音交互的设备,可能的入口我们暂且叫音响,比伸手按开关还自然的一种方式就是开口说话,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在布局。再往下讲说入口的概念可能在IoT里面会很泛化,没有很单一的入口概念,因为入口意味着人跟物联世界互动才叫入口,我们打算在背后建立云平台,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设备之间和服务之间进行自动协同和相互感应,自动完成它的服务。这就需要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AI技术和前端的设备之间连接的能力,这个我们就很难叫一个入口,它是在提供一场服务,所以可能门锁是一个入口,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门锁和另一个东西怎么联动。摄像头可能是一个入口,你每天看看家居的监控场景,少的两三分钟,多的十几次,你也可以把它叫入口,我们更关心的是摄像头怎么跟监控中的家居设备之间联动,怎么跟报警体系联动,这个我们很难讲,这叫一种入口思维。“入口思维”和泛化的协同感应这是两个很大的发展方向,有些企业选择了入口思维去选择少数的几个设备,去抢占用户和设备的互动,我们这方面也在做探索,但同时也在布局第二条线,在无入口化直接让用户感受服务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所以在后面的AI技术和云平台当中做了很大的投资来确保第二条线我们也能够快速推进。像音响的语音入口设备我们也会持续推进和发展,但是更希望它能够跟我们的智能场景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孤立于我背后的产品服务就当做一个入口服务,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肯定也很有感受,可能第一个月好奇,之后就落灰,如果只当入口对待的话可能不会很好,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这种形式也会发生改善,这两条线在当下的SIoT都予以同等的重视才行。
问: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阿木总,今天在展台的时候看到的智能设备有Lenovo品牌的还有thinkplus等赋能品牌的,这两条线分别由什么定位,有什么区别?
阿木:我们的设备按照大的类别有三类,都是智能设备。第一类是少数的核心产品,培育周期更长,技术投入更多,而且市场处于培育期,需要联想这个大体量的企业去建设和推动,这类我们一般用Lenovo品牌来去推动,因为我们要自主研发、投入比较多的市场费用和培养周期,包括上流的供应链也会做更多资源上的保障。对于更丰富的碎片化的这些设备,不论是新奇的还是已经大众化的,不论是创新的智能设备还是传统设备智能化的设备,这种我们会更倾向于赋能合作的方式,这类方式有两个品牌形象,一个叫Lecoo,一个叫thinkplus,来酷更偏向于消费时长,偏年轻化,更新颖的智能生活体验,以及产品的创新。thinkplus更强调商务和办公场景,既面向商务人士推出thinkplus的个人设备,包括旅途出行可能需要一个耳机,需要进行电脑和手机的切换,中间可能需要一些辅助设备,这些是基于商务生活环境来做这个调性来覆盖这部分人的需求,也同时覆盖中小企业的需求,会建设很简单的办公方案,还要进行考勤打卡,要进行智能打印,中小企业也有智能化的趋势,即使这个比市场还碎片,有几千万中小企业,钱很有限,thinkplus会覆盖这个市场,会更强调商务数选。智选设备保留了合作伙伴自有的品牌,进入到我们的营销体系,销售体系承载到服务体系上,加快它的发展速度,当然我们会尽量地在背后打通智慧联想的云平台,让它的产品不会孤零零地卖出去,用户一旦买了就可以进行更多设备的联动,大家是这样分配不同品牌的使命,大家也在探索到底什么是稳定的,也在不断迭代。
问:咱们会像小米一样通过投资来构建一些生态链企业吗?
阿木:我们也有这样的计划,今天早上刘军所讲的成立10亿的生态基金,加磅对智能开放生态的支持,就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尤其是成长期的企业,要在一开始要产品化并且走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他们缺的很重要的资源是现金,他们需要完成产品的开发并且走向市场的投入,用资本的加持也是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但是也不限于此,我们还有云端直接合作的,不光是设备级别的,甚至是友商投资的企业,他们出于自己的发展来跟联想合作,我们也都欢迎。
问:印总,我是联想的门锁和摄像头比较忠实的用户,这个门锁事后有没有跟联想其他设备联动的计划,因为目前我知道门锁和摄像头都是不能联动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印少荣:今天上午张总讲的产品我们已经基本上快开发完了,联盟版10月底上市,有了联盟版之后可以跟其他的智能家居联动,使整个智慧联想SIoT可以形成一些场景化的引领,比如说离家模式,离开家以后你的这些摄像头启动,一些设备会启动,回到家以后,也可以针对于我们的智能门锁识别不同的用户,到底是孩子回来了,还是父亲回来,母亲回来,针对不同的个人都会形成一个不同的回家场景模式,包括回到家里面小孩儿关了电视,在和智能门锁网络版推出以后和这些设备联动都可以联动。
像原先的蓝牙版智能门锁提供升级包就可以升级了。
问:我有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四大场景发布了十多款的SIoT的产品,按照我们联想统一调配智能要素的资产能力来讲,您觉得这些产品在未来,或者未来的产品里面哪些最能体现我们核心价值的?我们能统一调配智能资产要素的产品是我们的核心产品,因为我看到有些产品其他友商也在出,但是这些产品中哪些是最能代表我们联想核心的技术的?
阿木:应该都可以代表,现在在1-3线城市的SIoT设备认知度已经比较高了,购买尝鲜的用户也比较高的,但是把他们当成常态的,把它当做生活必备的用户还很少,它这种有趣、好玩儿、尝鲜的占主导地位,4-6线用户,我们叫地级市往下的市场其实认知度都没有达到水准,就都没有用过就更不要提反馈了,整个产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整个是处于气势的初期,远远没有达到广泛朴槿,大家在同一个市场里面相互厮杀,您看看上去是不是也出过扫地机器人,净化器,为什么这么多年联想才出,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你如何让大家认为这个产品是对生活有价值的,让他们买走的原因不是尝鲜,而是真的解决了你的某些痛点问题,在这个方面的投入不代表这个技术那个技术。
第二点,就像张华所介绍的这四大场景当中,其中家居场景和网络安防场景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会倾注比较多的精力,这两个场景使用的需求是比较明确的,而且它的认知基础也更好一些,有的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到这些设备当中,尤其是在跨设备的联动当中用户可以感知到它给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也能够促成用户愿意可经常性使用,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会先让势起得更快一些,同时在娱乐和学习当中做布局。
还有第五个场景是可穿戴场景,一共有五大场景,可穿戴场景我们手表跟手机一起做了尝试,已经销售了四五十万台了,一直在热销,我们还会继续迭代,看看稳定的产品需求会是什么样的,会出台更多的周边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带蜂窝网络连接能力的耳机,这都是穿戴设备上的尝试,但是这个领域还是在普及的初期,所以我们在继续探索。
问:我们有什么战略策略能够快速普及,在市场渠道上面有没有一些想法或者一些计划?
阿木:这个计划可以追溯到我们一年多前在中国市场的变革,就是直达客户的变革。联想在整个消费领域当中的经营策略,原来是交易模式,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卖给客户,我们其实跟用户没有关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做了直达用户、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调整,我们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联系,线上有官网体系、社交平台,线下有零售店面和零售体系,跟用户直接形成对话,逐渐积累了大量的会员以及联想的粉丝群体。现在会员的总体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万,我们已有直达的六千多万的会员和线下的上万家店面,通过这个体系加快布局。因为智能设备再智能它也要解决生活问题才行,这个过程对体验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你不做体验只是因为它的一些噱头,只是极客会购买,而普罗大众去购买必须要感受到生活价值,这时候对我们来讲直达的体系和线下零售店面的体系对传递产品价值至关重要,这是加速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智慧联想的云平台,针对我们的电脑用户,平板用户,手机用户,建立起来的直接触达用户的客户端,这块成为了比营销的直达还要高效的用户沟通渠道,我们通过这个渠道了解用户的产品偏好,期待以数据分析精准地给他推荐符合他需求的产品。这一块我们也在积累了一千多万用户的基础上开始做尝试,来做精准推荐式的产品的推广。今天上午的演讲一共有一千万以上的直播观看人次,其中有五六百万是靠我刚才说的后者带来的。这些用户对联想认可很高,通过这些体系我们创造了销量和良好互动,这也能够助力我们加快体系发展速度。
问:我先问第一个问题,今天大会反复强调SIoT的概念,我想请阿木总把这个名词的定义稍微详细地讲解一下
阿木:要说2.0就要知道什么是1.0才能说2.0,SIoT最重要的推动和加速进程是手机,2005年、2006年的手机,让一个设备不进行很复杂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它只完成了通信信号的交换,但智能手机出来了以后叠加了新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的交互——触控交互,比键盘交互更加自然。同时它形成了永远在线的这种连接状态,只要带电,只要网络能覆盖,它就一直处于在线状态,没有关机和待机,再就是上面有更加丰富的应用和内容。
从手机开始SIoT的概念已经起势了,之后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寻求联网、智能和服务这条路,手机之后有了电视,再之后有了手表,有了平板,又有了音响,还有一些智能的摄像头,有很多这种设备都开始变成SIoT。但是单体设备是1.0的一大特征,主要通过人机之间的交互,获取的主要是内容服务,消耗内容型的服务形态。到了SIoT2.0,有更加极致的体验,还有三个更高级的特征:
第一:多设备协同感知场景。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自动地协同感知相互之间的状态,并且做出自动的反馈,这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要广泛地普及不同的设备形态在各自不同的场景当中,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内嵌AI。IoT1.0是完成了云端连接,IoT2.0主要是完成了嵌入AI技术,对于边缘计算端嵌入了语音、图像识别,在远端嵌入了大数据学习,方便了解你的喜好,这是第二个特点,跟1.0不一样,之前是由人来判断、请求,2.0就引入了人工智能助理的概念了。
第三,交互方式升级。交互形态继续进化,以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这个当下主流就是语音交互,还有一个就是直接进行图象识别交互,我们叫做自动地进行图象识别,这种更加自然的交互形态也让SIoT2.0的智能化程度又得到了一个提升,这几个特点连接到一块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SIoT2.0,2.0当中我们不再强调单体设备的智能化,我们强调的是跨设备的场景智能化,这一个场景是否交互有价值的智能体验,还是给用户创造了新的难题,让用户成为社会的俘虏。你回家有三个人用这个设备,有不同的唤醒词三个,标准也不一样,你单体设备都智能,但是场景很糟糕,你最后选择不用是最简单的,而场景智能我们要把设备的复杂性全部通过云端解决掉,用户只需要感知,这个场景当中不同的协议标准、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交互体验都得以统一化,要么通过数据的交换,要么通过协议之间的互通,要么通过不同企业之间数据的合作,从而让用户只需要对于自己这30分钟的场景体验负责就行,不必再去操心单体设备的差异性,这就是明显的分水岭,SIoT2.0,这个大家都有感受,我们现在重新变成单体设备的俘虏。这个是一个新的痛点,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这一点我们必须建立体系,否则很难实现打通。
接着还有3.0的畅想今天没有讲,叫“全域智能”,因为我们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所以还没有提出,但是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设想,“全域智能”的概念是围绕每个人的时间和场景,与你的个性体验相随而行,在你不同的场景切换过程中让你感受到这个技术正在跟你进行交互。因为你从家切换到出行,出行切换到进入车内,车内进入8小时办公,之后还参加生日party,你的生活当中不断在各个场景中跳,如何围绕着你的个体,围绕你建立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服务,这需要场景的限制。同时对个人数据掌握的需求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畅想这是下一个时代的SIoT的方向,这时候设备就变成基础设施了,没有人再谈设备了,所有人都谈个人全域服务,这是一个新的畅想,现在还处于非常非常初期,我们现在概念广告片能看到,真正能落地的产品是非常非常少的,整个产业的生态还没有形成这个条件。
问:今天我看到展示了非常多的SIoT的产品,但是联想之前的智能电视也是在消费级的市场推了很多年,但是看到的不太多,今天看到的产品还是非常有趣的,我想问这些场景未来的市场推广和市场策略与联想现在新零售体系的结合状况。
阿木:简单来讲,我们第一是直接to C营销,我们不再进行B to B to C的营销,直接对用户营销,这个我们做了很多改革确保我们能直达用户。第二我们进行全网营销,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SIoT是有体验需求的产品,尤其在普及期,我们很难想象在2005年你能通过电商买一个手机,你必须要通过体验才能买,SIoT目前也处于这样的阶段,只有少数的产品可以达到,但是很多产品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再就是营销过程当中我们会采取更加无中心化的粉丝营销体系,我们会用跟用户互动的方式来推广和营销,不再产品一发布联想就撤了,不会这么做,在产品发布之前就互动体验,招募体验官、预热、发布之后马上和粉丝互动,再开始迭代软件和云服务的能力,马上去迭代其他的周边和其他的碎片产品,跟粉丝的互动中完成营销行为,这都是联想已经储备好的能力,也是组织和战略变革以后新建立起来的一套能力。
至于单体的设备是不是一经发布就会形成我们通常所谓的爆款,我们的理想是这样,但是我们更希望能够逐渐地建立起与粉丝的关系,有的设备就是要慢慢地来培育,有的要尽快起量,有的要跟另外的设备搭配才能体现出价值,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交给用户,别以我为主,以企业经营思想去推,而是在用户使用过程当中不断调节,在SIoT市场当中调节。
问:最后是关于信息安全的,今天在SIoT的战略里,讲了大数据的引入,包括精准营销,包括之前在论坛上面涂鸦科技也在说的定位问题,我想问一下在精准营销中,这种客户的隐私安全是怎么样得到保证的?现在大家会比较敏感,因为我们会留下自己的很多信息,可能会被很多的电话或者很多的信息进行轰炸,用户可能会觉得对生活会造成一些影响,我想问一下联想在这方面引入了一些什么策略?
阿木:我想还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张德魁和陈所可以和你探讨探讨。
张德魁:其实在保护隐私和提供一些便利性上,某种程度上是有些矛盾的,还是要在某些矛盾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就是说你一点点信息都不使用不搜集,肯定做不到对客户越来越深的了解和下一步的精准营销,但是为了精准营销的目的肆无忌惮地搜集用户数据,并且把这个数据泄露到外面去这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说在两个极端中间找一个平衡,我们在用户允许并且知情的情况下获取一些用户使用设备和消耗互联网的行为数据,我们会根据这些行为数据做一些群体的用户画像分析以及个体用户行为特征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做下一步的精准营销,我们肯定不会是把用户尤其是跟个人直接相关的数据泄露给任何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可能会基于一些群体信息做一些群体营销,个人的话更多是通过算法通过系统做一些运算,并不会保证人员肆无忌惮看这些信息,这是我们现在的做法,我们还在精准推荐和保护隐私之间做探索。
陈训逊: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隐私泄露,个人数据保护,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对这方面也很重视,去年发的文件明确写明了,网络运营者不能够私自篡改泄露用户的隐私数据,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负有主体责任,这是安全法里明确的。另外个人作为网络数据安全体系的行为机构,也应该配合国家网信部门起草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条例,也在针对企业做隐私保护方面的分析、上报、核查等等,同时我们也在国际上申请关于数据保护、隐私防护、物联网安全、互联网安全等等的标准,并且在国际平台上进行立项,这是在内部上如何防护。
在外部上我们和联想实验室合作,以数据方式从产品上帮助联想建立国家级的数据库,通过应急监测能力来发现产品当中的漏洞,提早解决一些安全的问题。因为联想作为行业的标杆,本身很多经验也值得同行学习,国际化也比较早,我们也会在网络部门的指导下,更好地和联想在全产品的生命周期当中来了解隐私防护、数据保护、安全方面的痛点,为全国各个行业的数据保护提供一些经验,将来能够更好地来解除广大老百姓在使用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