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1个月,《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正式在国内上映,新老人物角色也在此刻完成最后交替。告别莱娅公主、索洛船长,迪士尼操盘下的星战系列向年轻群体再度进发。影响了数代人的星球大战不仅让科幻片步入主流,也让天马行空的想象对现代技术、设计造成了深远影响,更进一步说,星球大战虽然描述的是科幻世界,却实打实的对日常造成了深远影响。
当时科幻题材在电影中并不入流,乔治卢卡斯的处女作《THX-1138》多少有点试水的味道,但从此也奠定了卢卡斯这辈子的科幻基调。顺带一提是,卢卡斯的处女作是在导演弗兰西斯.科波拉辅导下完成的,后者的代表作是《教父》。
从《美国风情画》赚到第一桶金的卢卡斯开始尝试拍摄《指环王》太空版,他酝酿了无数个太空史诗级场景,但发现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一家能够拿得出手的电影特效公司充当后盾。生气的卢卡斯开始着手自己的特效部门,ILM工业灯光与魔术就此诞生,而后来我们更习惯把名字缩短一些,称为工业光魔。
由于技术需要,星球大战电影在技术和需求的推动下派生了无数个公司和部门,例如天行者音效在制作电影的同时也派生出了THX电影伴音系统和认证标准。而成立的计算机部门后来也成立出了单独的子公司,被乔布斯收入囊中,并造出了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3D动画《玩具总动员》,是的,这家公司叫皮克斯。
以上只是星球大战相关技术中的冰山一角,负责《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视觉特效的约翰诺尔John Knoll和弟弟托马斯诺尔Thomas Knoll为了解决影片中的一些镜头光晕特效而制作了一个后期软件,并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多而新功能也被引入其中。于是这个世界上诞生了一款神奇的软件,叫Photoshop。
工业光魔的人才济济,部分离职自行创业的员工最终加入了索尼,并在索尼的支持下成立了好莱坞四大特效公司之一,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其中著名的影片包括《超人归来》、《蜘蛛侠》系列、《黑客帝国》系列。
更重要的是,星球大战系列派生了诸多影响至今的视觉效果和技术。比如我们现在在游戏中耳熟能详的数字烟雾、烟火特效,设计概念正是源自《星球大战:西斯的复仇》。除此之外,《克隆人的进攻》还派生出了24帧逐行扫描高清摄影系统,宽银幕数字镜头,全CG角色,甚至是游戏引擎、非线性视频编辑系统,最后者影响深远,现在著名的非编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 、SONY Vegas,是不是都耳熟能详?
星球大战中的科幻概念横跨硬软两派,说人话就是,星球大战即有空间跳跃的科学性和技术细节,又包含“原力”这样的奇幻色彩。当年第一代深受星球大战影响的小朋友们如今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当然也包括NASA美国宇航局。
NASA与星球大战文化之间若隐若现的联系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比如空间站的穹顶窗和帝国钛战机的座舱使用了完全相同的设计,已经从事多年探索任务深空1号使用了一套使用电离气体作推进剂的推进设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离子引擎。是的,与千年隼同款。
你甚至可以在空间站的图片中发现正在替代宇航员工作的R2机器人Robonaut2。而NASA设计雏形诞生看起来也都非常随意。比如MIT教授兼NASA首席技术专家大卫.米勒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会给自命天高的MIT学生们看一段星球大战的视频,然后指着里面某一个机器人、物品说,你们给我造一个相似的出来。
MIT学生们至今都非常感谢大卫.米勒教授没有把手指头伸向死星。
看似随意的想法背后却推动了诸多太空产品诞生。比如悬浮机器人遥控器号在电影中负责与主角练习光剑技能,而在现实中变成Spheres球体器,用来测试航天器的对接演练,超小的能耗甚至是现在的智能手机都能为其供电。当然,为了这个设计顺利的通过检查,学生们为其想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叫同步定位再定向执行实验器。
这种手段在国内工科院校也经常惯用,比如申请购买冰箱,名称栏里通常填:局部温度控制系统。
这么说来还是NVIDIA直接,把装上自动驾驶的林肯MKZ称为BB8,当然后者也是存在与现实之中,偶尔也会去各种发布会串个场,出场费目测也不便宜。
有时候,NASA工作人员也会悄悄用星球大战中行星的名字命名被发现的行星,比如土星的卫星土卫一米玛斯私底下就是叫“死星”,毕竟哪一天卫星真的会对着土星来一发超级激光炮也说不定。所以限制想象力的真的不是贫穷,是星战电影看得少。
当然也有NASA的宇航员表示,其实他们每次升空依靠的都是原力,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我们会发现无论任何时刻,星球大战都不会随着年代久远跟着一批观众老去。无论是迪士尼推动还是卢卡斯自己,对浩瀚星空未知的探索永远是通过年轻人来承担。兴许对于黑暗无界的宇宙大洋而言,朝气蓬勃是永恒不变的利器。也正因为如此,诸如星球大战这样带着浪漫色彩的画面、剧情最终让即将成为技术中流砥柱少年工程师们的中二度爆表,将电影画面变成现实。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