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科技圈很难再找到一个像摄影圈对古董相机、古董镜头那么痴迷的圈子,尤其是无反相机兴起后,把玩老镜头迅速成为一股风潮,激活了转接环生意,推高了老镜头的价格,甚至蔡司要复活老镜头Biotar 75mm f/1.5。很多人迷恋老镜头充满个性的色彩、焦外虚化以及玄乎其玄的立体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玄学、心理作用,那真相如何?
先抛开色彩不谈,即使是焦距、光圈相同的现代镜头色彩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用料、镜头结构不同造成的。可焦外虚化就不一样了,因为虚化与景深密切相关,是可以“量化”的。景深是受到焦距、光圈与拍摄距离三个可以量化要素决定的,在相同画幅下,焦距越长、光圈越大越容易实现浅景深,换言而之虚化越厉害。正因如此虚化效果在人们脑海中是通过画幅、焦距与光圈三个数值定义的,不少人视不同定焦镜头在同距离、同光圈拍摄造成的虚化、透视感觉不同为一种心理因素造成的“玄学”现象,除非是非常强烈的螺旋焦外,否则老镜头的焦外虚化也属于此列,但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影响一个镜头焦外虚化因素很多,但球差(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是很容易忽视的一点。球差是指像场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对光线汇聚能力不同。无任何畸变、色差的理想光学镜头是不存在的,当光线通过镜头时远离光轴的光线(镜头边缘的光线)会比靠近光轴的光线折射得更为厉害,因而同一被摄物散射的光线经过镜头后不会交汇在同一点上,而是在焦平面上形成了一个漫射圆斑。球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镜头的分辨率以及焦外,没错,是焦外。
蔡司在一份名为《Depth of Field and Bokeh》的文档通过图文方式详细讲述了球差与分辨率、焦外的关系,限于篇幅关系,在此直接引用其结论,球差大小直接影响了漫射圆斑柔和程度以及焦点范围内的分辨率,1.球差矫正恰当,焦内分辨率高焦外生硬;2. 球差校正不足,焦内分辨率低焦外奶油般化开;3. 球差校正过度,焦内模糊焦外极其生硬。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重要的概念搞差了吧。色差,是指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镜头)内的折射率不同引起的!
道理我都懂,然而还是没有给出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摄影方案(另外镜头分辨率的数值跟·CMOS的关系也没有说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