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了反光镜,用上了索尼的中画幅CMOS传感器IMX161,哈苏X1D成了今天最小中画幅数码相机,随身中画幅不再是梦。不过梦总是美好的,事实上X1D能否圆梦,在一天时间里快速体验X1D(工程样机)后,现要回答这一问题。
说起中画幅,第一映像是大,那到底多大呢?与全副单一规格不一样,在胶片时代中画幅已经拥有多种规格,但都离不开120底片,在120底片上中画幅发展出小至6×4.5(56mm×41.5mm),大至6×24(56mm×224mm)多种规格,6×4.5、6×6、6×7是胶片时代最常见的中画幅相机。到了数码时代,为了控制成本,中画幅相机传感器主要控制在6×4.5大小,甚至更小。因此索尼推出了尺寸仅为44mm×33mm中画幅CMOS传感器IMX161并不是什么意外事情,获得哈苏、宾得一系列厂商使用也不奇怪,我们不妨视44×33中画幅版的APS格式。
与6×4.5格式相比,IMX161面积仅为前者的60%,但仍然达到全副的168%,传感器的信噪比与面积的开方成正比。IMX161虽“小”,但性能上也能与全副拉开差距,不然索尼不会推该尺寸传感器,也不会有如此多厂商使用。因此影响X1D成功关键还在于“小”字上。
去除反光镜、全铝合金机身制造是X1D小型化、轻量化的关键,整机尺寸跟一台入门级的全副单反相机差不多,标称重量为725g(机身+电池)、1170g(含电池、卡与XCD 45mm镜头),加上合理的配重,手感与一台入门级全副单反套机相似。对于全副用户,X1D是一台很友好的机器。
对数码相机来说,轻量化另一关键点是镜头。在进入数码时代后,为了控制色散、暗角,保证边缘分辨率,不得不采用远心光学结构,导致镜头尺寸大幅度增加(全副相机上大量新标头改用Distagon结构就是典型例子)。因此为了彰显小型化,哈苏现阶段只推出了XCD 3.5/30mm、XCD 3.5/45mm和XCD 3.2/90mm三枚定焦镜头。假若以全副视野来看,可以将三枚镜头视为24 2.8、35 2.8、70 2.5,指标上并不突出,事实上中画幅镜头并不热衷追求超大光圈。
在三枚XCD镜头中还内置了镜间快门,用于代替机身上的机械帘幕快门。这样好处有两点,一是震动更小,二是镜间快门重量小于帘幕快门,更有助于实现轻量化。而缺点则是,快门速度难以提高,X1D最高快门速度仅为1/2000s,但中画幅相机光圈不大,实际也谈不上缺点。
在操作上,X1D机身按键不多,可在触摸屏配合配合下相当好用。X1D的3英寸TFT液晶屏上搭载了一个电容触摸屏,支持滑动+点击操作。比如说在拍摄界面下,向不同方向滑动可以进入菜单、拍摄信息不同界面;在菜单/拍摄信息界面下,可点击直接修改参数,触摸屏很好代替了不常用的快捷按键。
在常用的AF、MF、ISO、WB、景深预览功能上,X1D保留了物理按键,其中AF和MF、ISO和WB分别被整合进两个位于机顶的独立按键之上,通过多次点击与双滚轮实现切换,非常简单快捷。顺便一提的是模式拨盘,通过按下拨盘的方式进行,不会误触、容易调节。
在接口方面,X1D提供了双SD卡槽,Type-C接口、标准HDMI、3.5mm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很意思的搭配。在旗舰上,为了速度与安全性不会采用SD卡,但X1D不同,不强调(以IMX161性能也没法强调),因此选择了小巧的SD,置于安全性就以双SD满足;Type-C小巧高性能,通用性也高于日本厂商的变种USB接口;标准HDMI接口,比Mini HDMI更牢固。
最后是做工,X1D虽然是哈苏最便宜的中画幅相机,但做工也只有徕卡可以媲美,比日本厂商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不信?看看X1D的工作温度,达到了-10℃至45℃,远远高于日系相机。
你是傻逼么,传感器都是日本的,徕卡就剩个情怀都是贴牌松下了,还不知道比日厂高到哪里去了?
日系那么diao的话,拿个50AA出来,SB
为何觉得人文不合适?
不知道富士那台更便宜的怎样。
膜拜神机
神机,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