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首发到全球首炸,从全球召回到全面停产,三星年度旗舰Galaxy Note7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波折后成为2016年智能手机行业难以逃避的疼痛,而于三星而言,四个月的时间差不仅令它错失了追赶苹果的契机,更造成了全球用户的信任危机。但是时候给这个故事写下结局了!三星电子于上午9点在首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Galaxy Note7爆炸原因。
和其他第三方调查结果相符合的是,激进的设计和电池问题造成了这台原本Android平台旗舰的黯然退场。
三星移动商业部总裁高东真表示:“从结论上来看,Galaxy Note7燃损的原因在于电池。我们为了追求创新与卓越的设计,就Galaxy Note7电池设置了规格和标准,而这种电池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未能在Note7发布之前发现和证实,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痛心和抱歉。”
通过700余名研究员、工程师对20万部产品和3万块电池的测试,三星实验室首先排除了快充、无线充电以及防水性能对于电池的影响,这意味着事故的原因来自于设备内部结构。而三星也委托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Exponent实验室以及德国莱茵TUV集团等第三方机构对Galaxy Note7进行了独立调查。
UL也首先认定了电池因素,他们认为首批Galaxy Note7的爆炸是由于内部结构压迫电池右上方,致使电池短路,而第二批产品的产品中则发现不少电池缺少绝缘胶带,而精密加工的电池焊点较大,凸起后容易刺穿电池隔离膜(隔离膜也有过薄的问题),从而造成电池短路的现象。
不过电池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咎于SDI或是ATL,因为在发布会中,三星移动商业部总裁高东真明确表示,是三星电子提供给电池代工商详细的技术规格(在极小的电池空间下需求极大的能量密度),这就意味着Note7电池的规格设计和加工工艺发生了脱节,从而迫使ATL和SDI不得不采用更为激进的制造方式,因而导致了整个事件的发生。
截止发布会开始前,售出的300万台Galaxy Note7中,已经有96%回到了三星手中。而三星也在发布会上表示,针对Note7事件,未来三星将会实行“8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以确保电池安全可靠。“8项电池安全检查措施”包含安全检查、电池外观检查、X光检查、电芯拆解检查、TVOC检查、ΔOCV 测定、充放电检查以及用户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检查。
除此之外,未来三星还在产品规划阶段采用“多层安全措施协议”。 “多层安全措施协议”将对设备的每个部分,实施严格的安全标准,包括整体设计与所用材料、硬件强度与尺寸,以及新的软件算法等。 同时,将对电池充电温度、充电电流与充电持续时间等方面加强安全性。
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开,三星Galaxy Note7终将渐渐消失于公众的视线,但它却会永远成为行业高高竖起的警钟,它向所有厂商证明,哪怕产品的其他特质再优秀,产品质量仍是底线,一场质量风波足够抵消一家优秀企业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积累的好口碑。为此,三星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已经到来的2017年它必将狠抓质量奋起直追,但Note7所造成的疤痕,可能依旧需要时间来抚平。
无疑,在Note7时间后,2017上半年推出的Galaxy S8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三星急需一款旗舰来抵消市场的负面态度,以及重拾外界对于三星工业设计的信心,想必S8的产品设计以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把控都将是空前的严格。在发布会的问答环节中,三星明确表示Galaxy S8/S8 Plus不会出现于Galaxy Note7相同的问题,并且“绝对安全”,但由于测试等原因,它将错过下月在巴塞罗那举行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当然,好货从来不怕等,基于Galaxy S7以及S6的出色设计,我们依旧会对Galaxy S8充满期待。三星自己也清楚,高端市场这块肥肉一旦被苹果、华为以及其他国产厂商抢走的话,要再抢回来绝不是那么容易,于是乎Galaxy S8就成了韩国巨人重拾信心的关键。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Note7死得好惨
死得活该,我就想问问,也别说什么又提起诺基亚时代,那个时代为什么没有这个门那个门…为什么没有爆炸,没有燃烧…为什么诺基亚现在的nokia的6会有奇葩的100次一米掉落测试…科技是进步的,工艺也是进步的,说不过去的就是说不过去,被炸的人才是最惨的…
不要说我又要提起诺基亚时代,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这个门那个门,为什么没有各种爆炸各种燃烧,为什么现在诺基亚新出的6甚至只是被认为是贴牌,仍然有奇葩的两百次一米掉落测试。。说不过去就是说不过去,惨的是各种被烧被炸的人,和各种使用过这款手机的时候提心吊胆的人。
旧的总是好的,那你为什么不用回诺基亚功能机/塞班系统?那个年代没有这个门那个门,是因为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第一个“门”水门你都不知道。1m掉落测试是康宁为他们玻璃做的,非要往诺基亚身上套。
确实死得活该。去好好了解一下三星的所有污点事件,了解一下三星的企业风气企业基因企业文化,看看机器的拆解分析,看看那些藏在噱头背后的偷工减料和渣做工渣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