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周前多前,三星推出了全球首款折叠式玻璃手机,三星Galaxy Z Flip。是的,Galaxy Fold屏幕上方只有塑料和贴膜。因此在发布会上,三星自豪的宣称他们弯曲玻璃打破了物理定律,是聚合物屏幕到超薄玻璃技术的一次飞跃,并给这项技术命名为三星超薄玻璃UTG。
按照发布会的说辞,三星超薄玻璃目的是可以保护屏幕免受损伤,但一周多的产品试用中,人们发现手机表面覆盖的仍然是聚合物,也仍然容易划伤。以至于三星撤回了Galaxy Z Flip玻璃具备保护表现的主张。
那么三星吹牛了?
其实没有,Galaxy Z Flip确实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折叠玻璃屏幕手机,玻璃由德国制造商肖特制造。但与此同时手机表面还覆盖了一层柔软的、可刮擦的聚合塑料层,这也是手机在一周的使用后留下划痕的原因。
是什么让三星在好不容易给折叠手机装上可折叠玻璃之后,又套上了一层保护膜?可折叠玻璃到底有什么用?要了解原因,现在就让我们先从玻璃如何折叠开始说起。
在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玻璃是易碎的,只要折叠一定就会破碎。而根据材料学家以及著名的玻璃制造商康宁表示,折叠玻璃的物理特性非常简单,甚至,任何东西只要做得足够薄,都可以弯曲变形,例如金属和木头都是很好的例子。
当材料发生弯曲时,材料外侧本身其实是做着一个向外拉伸的作用,就像每个原子之间安装了金属弹簧,变形的过程相当于将两个原子距离拉开的过程。一块足够薄的玻璃板,确保在同一空间内被拉伸更少的材料,那么玻璃弯曲度就可以更高。因此足够薄的玻璃就是玻璃可折叠的关键。
这个可折叠厚度的数值,最终确定比人类头发直径还要小,只有几十微米的厚度,早在4年前,肖特玻璃厂商已经造出了70微米的可变形玻璃。4年之后,三星Galaxy Z Flip则已经用上了肖特的30微米厚度可变形玻璃,并且肖特还表示玻璃的厚度在实验室中已经可以下降到25微米。
有意思的是,这并非肖特的独家技术,造出大猩猩玻璃的康宁,同样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通过特殊的滚筒中抽离出熔融玻璃带,并通过空中飘浮形成浅薄可变形的玻璃面板。
但对于量产而言,造出足够薄的玻璃是远远不够的。重点是要确保生产过程的抗瑕疵能力,一旦生产过程中玻璃受力不均匀,或者产生微小的气泡、泥垢、划痕,都足以破坏整块玻璃。
在理论上,超薄玻璃可以拥有足够长的折叠表现,但所有前提都是玻璃不存在划痕的前提下,一旦划痕长到一定程度,这个划痕就会变成预裂纹,并产生足够的应力,这个应力能够以声音传播的速度那般快速传递到整块屏幕。
重点是玻璃的耐刮程度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小,只要是铝、钢、玻璃等莫氏硬度在5至6之间的矿物质,就能给玻璃留下划痕。因此在粉尘居多的环境中,三星Galaxy Z Flip不仅要关心转轴的防尘,柔性玻璃是否会被留下无可挽回的划痕也非常致命。
也因为如此,三星Galaxy Z Flip表面留下一层聚合物保护膜就变得情有可原,通过这个保护层,可以确保出货更多三星Galaxy Z Flip手机能够获得更长的寿命,减少返修率。
但肖特并非是三星超薄玻璃的唯一供应商,三星曾表示他们会在这块玻璃中注入特殊材料,以获得更好的表现。从英国联合通讯社的报道来看,从2013年开始,三星与韩国屏幕制造商Dowoo Insys合作开发柔性玻璃,最终确保可折叠手机屏幕玻璃的产量。
既然玻璃像塑料一般会留下刮擦,还特别金贵,那到底有什么用呢?答案是出于寿命和清晰度考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不会像塑料一样会被自然分解。同时玻璃也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清晰度,如同首发测试中的评测那般,虽然Galaxy Z Flip依然会折痕,但看起来比Galaxy Fold可靠的多。
大猩猩玻璃制造商康宁则对此有更激进的想法,他们认为再过一到两年,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将不再需要额外的聚合物保护膜。现在他们已经将新型材料的可弯曲玻璃样品交付到设备制造商中,并预计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推出量产产品,从根本解决折叠玻璃的耐用性、耐刮擦性以及光学清晰度问题。
但无论是康宁还是肖特,都不否认批量生产超薄可弯曲玻璃本身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即便已经投入量产,肖特仍然在努力解决正确切割、包装、运输的问题。事实上柔性屏幕材料的低产能依然是现阶段折叠屏手机定价昂贵的原因。
虽说在可折叠屏产品上跌跌撞撞,三星依然还是将大力气投入到了折叠屏手机的量产和售后中,例如在推出Galaxy Z Flip的同时,三星还提供了119美元的更换屏幕服务,以及免费的屏幕保护膜服务。
从目前来看,折叠屏手机依然娇贵且售价不菲,现阶段除了攀升柔性玻璃产能,厂商还在积极寻找廉价牢靠的替代品,以替代现在的二氧化硅玻璃。即便如此,折叠屏手机确实拥有不小的吸引力,毕竟谁让这几代的iPhone创新不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