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Fold代表了一种探索精神”,这是半年前我对于这台折叠屏手机的总结。因为毫无疑问,它的出现颠覆了屏幕尺寸等同于机身尺寸的既定规则,并带来了具有颠覆性的大屏幕体验。
不过有关于Galaxy Fold后来的故事,却朝向了所有人类对未知探索那般曲折发展——它没有在发布后如期上市,而是在媒体体验期间爆出了“易损坏”的问题,这迫使三星不得不将它回炉。直到近期,这台具备冒险基因的旗舰才完成转身重新上市,而它的工艺改进,还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
瞬息万变的智能手机行业,每个月都能是一次翻拍,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工艺代替旧设计。但相信我,即便放到现在,Galaxy Fold仍然具备“未来”的体验,柔性OLED的新时代仍然在静候一把能开启的钥匙,它所蕴含的便利和观感的震撼亦是当前设备远不可复制的。
毕竟想象一下,一台7.3英寸大视野的屏幕在手中展现,但用户却无需为机身的体积而感到烦恼,只要自然地将机身对折,它甚至比主流智能手机还要小,便于携带。无论如何,它所创造的价值都值得我们为其付出更高的价格。
在非展开的状态下,Galaxy Fold的确显得有些非主流,因为它与当前常见的智能手机太不一样。
窄小的机身拥有一块特殊的21:9比例显示屏,这块4.6英寸屏幕缺乏窄边框设计,这意味着在使用外屏操作时,常常会让人有梦回2010的感受。不过好在,算得上小巧的机身足够令任何人都能一手将它掌握,哪怕你尚未成年的小孩,都能轻松使用单手操作折叠状态下的Galaxy Fold。
当然,这并不是Galaxy Fold的完全体,沿着中缝将它打开,它才会向你展现它的全貌。这时出现在你眼前的会是一款鲜艳的7.3英寸Super AMOLED显示屏,它拥有4.2:3的特殊比例,这让Galaxy Fold的屏幕观感与7.9英寸的iPad Mini多少有点相近。不过,Galaxy Fold铁定比iPad mini更出色一些,因为它的内部提供了更窄的边框设计,和边框能够停航母的iPad相比,Galaxy Fold的机身尺寸更小且更符合主流用户对于智能设备的审美需求。
我们在半年前已经夸赞过这块4.2:3比例显示屏的显示效果,Galaxy Fold的7.3英寸屏幕几乎与Galaxy S10系列一样好,甚至对比Galaxy Note 10系列都毫不逊色。事实上,即便是在2019年底的当下,Galaxy Fold的内屏和外屏仍然站在行业的顶点——它绝对的色彩准度,绝佳的亮度以及合适的色彩配置方案,让视频、文字和图片的显示都显得赏心悦目。除去不具备90Hz刷新,也挑剔不出这块屏幕的更多缺点了。
要让屏幕实现折叠,Galaxy Fold主要解决了三个关键性问题:盖板、面板以及铰链。首先是屏幕面板,我们知道,传统LCD多层结构是无法显示折叠的,这是由于早期LCD屏幕面板是通过背光板、三原色滤光片等多层架构以实现显示,这就意味着LCD屏幕往往需要多层一一对应才能正常显示内容,而当屏幕有了折叠或是弯曲等柔性需求,这种一一对应的多层结构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毕竟哪怕是要实现固定弯曲的角度,不多结构层在多角度下都会出现不对等的情况,从而遭成难以避免的偏色和亮度衰减等问题。
因此,具备自发光特性的OLED材质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由于OLED本身不需要多层结构来实现显示,因此即便在弯曲状态下,OLED也不会出现LCD的偏色问题。事实上,三星很早就开始了柔性OLED屏幕的研究,几年前,第一款采用柔性OLED的Galaxy Note Edge问世,随后双曲面屏幕以及COP封装屏幕都是基于柔性OLED技术,它们都成为了当前Galaxy Fold折叠屏幕的基石。
在显示层面之外,三星还需要解决的就是屏幕盖板的问题。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会选择玻璃作为屏幕盖板,这是玻璃本身的素质决定的,毕竟当前没有任何一种廉价材料能够拥有与之媲美的硬度和透光性。然而玻璃却无法适用于可折叠屏幕,因为即便是再薄的玻璃面板,都不具备延展性,只要稍微的形变就会让面板破损,如果要使用在具有折叠需求的设备上,必须找寻一种具备出色硬度、延展性以及透光性的材料。
Galaxy Fold选择了一种三星自主研发的聚酰亚胺薄膜,这是一种聚合物层,它在保证拥有与玻璃相同透光性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好的柔韧性,即便在反复弯曲的情况下也不会像玻璃一样出现碎裂的问题。
当然,需要了解的是,聚酰亚胺薄膜并不算做一个“完美”的方案,由于它本身是一种聚酯材料,因此在延展后,很容易就会产生些许的形变。因此,在Galaxy Fold的中缝处,你仍然会看到一条由于翻折而产生的凸起折痕,而柔软的薄膜在视觉上也让Fold的屏幕观感与普通智能手机略有差异,它会产生一种覆盖有“水凝膜”的感受。
事实上,半年Galaxy Fold“易损坏”的元凶,也正是在于聚酰亚胺薄膜。由于三星并没有很好地警示(其实在商品的包装上贴有相关说明)用户,Galaxy Fold屏幕外层覆盖的贴膜不能手动撕开,而许多媒体都习惯性地将它当做普通贴膜强行揭开,最终破坏了屏幕保护层。因此,在新版本中,三星进一步封装了聚酰亚胺薄膜,现在它与屏幕面板已经没有肉眼可见的缝隙,四边都被包裹在边框中,这意味着你无法手动地将它撕除。
另外,三星还加固了可折叠手机的最后一个环节——铰链。三星Galaxy Fold选择了多个联锁齿轮铰链结构,这在三星手机上并不是新鲜玩意,去年推出的W2019上,我们已经见识过它的精妙——前后两侧的部分在中轴线呈现半圆形的轨迹运动,它们围绕着手机的边框滑动,就像书本的开合。改进工艺后,三星在转轴中部添加了保护结构,它进一步确保了不会有异物在折叠时通过铰链卡入屏幕缝隙。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三星没有提及,但手上这台Galaxy Fold的确比半年前的版本拥有更紧密的折叠结构。在日常,铰链确保了手机不会因为意外而展开,若要展开手机必须向两侧施加明确的力,在接近展开的状态下,转轴会发出机械的咔哒声提醒用户,手机已经展开完毕。
当然啦,由于折叠状态手机比较小巧,因此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想要单手翻开Galaxy Fold并不算太困难的事。
Galaxy Fold探索了可折叠屏幕的可行性,而它的价值,自然需要通过与之匹配的软件来体现。
很明确,基于Android 9.0以后的应用分辨率自适应,即便Galaxy Fold拥有特殊的分辨率,但应用的两侧运行并没有遭遇到影响。在开启7.3英寸内屏和4.6英寸外屏状态,常用的微信、微博、QQ、哔哩哔哩、Instagram、Facebook甚至是Netflix都没有出现UI卡错位的问题,我们也没有遭遇任何兼容性的问题。
不过就像是半年前所体验的那般,Galaxy Fold在使用内屏运行应用时,仍然会遇到一些因为屏幕比例和分辨率而出现的“小问题”。比如,微博等应用的开屏广告会出现拉伸;在普通手机上显示正常的哔哩哔哩动画弹幕在Fold屏幕上会显得过大。另外,内屏偏分的刘海也会让不少游戏界面出现遮挡,著名的《王者荣耀》就会挡去部分地图,而若是选择手机,刘海又会遮挡掉部分按钮。
此时,我们只能通过系统设置来关闭全屏显示,关闭后,应用就会特意避开刘海区域,将这一区域挖空,从而提供更合理的UI显示。
即便有着一些不能回避的小问题,我仍然愿意在Galaxy Fold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毫无疑问,大屏所创造的体验实在是智能手机无法相提并论的。
宽大的7.3英寸显示屏尺寸超过了绝大多数手机,这意味着在获取信息时,它能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比如,在阅读网页时,接近4:3的比例能更好的容纳下与桌面相同的网页比例;同时,即便是用它来运行常见的微信、视频应用以及游戏,哪怕比例有所拉伸,但它都能实现更好的体验。相信我,一旦你的双眼习惯了大屏,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Android平板是一个失败的产物,它没有败给硬件设计,而是败给了毫无发展的软件生态。而Galaxy Fold作为一台以手机起步的产品,提供了一种“类平板”的操作体验,但它却和我们以往所见到的Android平板有些区别,三星并没有浪费这块屏幕所能创造的价值。
Galaxy Fold有着极好用的分屏功能,基于更大尺寸的显示面积,三星允许最多三个应用同时存在于屏幕上,这看上去与刚刚发布的Smartisan OS的One Step功能有些相似,不过宽大的显示面积让一切有了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当然,在日常使用时,我会觉得三应用的显示多少有些拥挤,同时开启两个应用的模式更具使用价值,毕竟在横置手机时,左右分屏的比例更符合传统应用的比例——你完全可以刷着微博回复微信、亦或是看视频的同时回复短信。
三星将关闭“折叠屏”看做是操作的终点,在使用时你会发现,折叠起Galaxy Fold会直接将应用放置回后台,不过此时若你在外侧的4.6英寸屏幕点击应用图标,会发现应用仍然会处于“正在运行”的状态。而反之,若用户在外屏开启应用并打开手机的折叠,应用则会直接切换到大屏的状态。
这与半年前有了天壤之别,还记得在半年前,我们尝试了所有的常用应用,只有微信、Netflix、Instagram、微博等应用已经完全进行了内外屏切换的适配,它们能够很好地实现切换,若你在外屏开启这些应用,那么它们也能在你翻开折叠屏后完美地“接力”使用。而其他应用则会呈现一种“灾难”的状态,比如哔哩哔哩或是王者荣耀,需要用户重启应用才能实现大小屏的UI适配。
而现在,Galaxy Fold基本已经实现了内外屏的无缝切换,翻开它,你就会有一番新的视野。
外侧屏幕则可以看做是一种补充,在不方便翻开手机的情况下,它能尽可能地提供完整的系统操作。实话说,在日常使用时,4.6英寸显示屏的使用场景远比预想的更多。比如在在通勤拥挤的地铁上,在快步行走时,在需要拨打电话时,又或者在需要快速回复一条收到的消息时,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直接使用外部的屏幕进行快速的操作。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块屏幕的确太小了,特别是在习惯了大屏幕之后,仅仅4、6英寸21:9比例的区域很难让粗大的拇指快速的实现操作。
整体而言,因为大屏幕的存在,Galaxy Fold相较于主流智能手机拥有更多使用的乐趣,宽大出色的显示面积让一切常规体验变得更出色,你甚至会乐于使用分体式键盘进行双手输入;而它的分屏体验也是当前所有智能手机中最好,这是小尺寸设备无法做到的。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半年前,当前Galaxy Fold具备了更好的大小屏无缝切换,使用中我们甚至没有遭遇较大问题的软件适配问题,这些都足够成为良好体验的基础。
Galaxy Fold是第一台可商用的折叠屏手机,因为在折叠屏之外,三星也赋予了它足够漂亮的设计,令它更适合日常使用。
宛如常见的Galaxy设备,Galaxy Fold也显得高端且精致,它具备系列DNA一样的设计元素,但却又因为可折叠的设计做出了一些改动。比如,Galaxy Fold拥有与S10系列相同的弧度铝合金中框,银色抛光的中框与前后面板的弧度相契合,即便双手划过边缘,也不会有丝毫的突兀,显得顺滑自然。
不过作为一台拥有7.3英寸屏幕的可折叠设备,想让Galaxy Fold在闭合状态下轻薄,以现如今的技术来说,的确有些困难。相较于主流设备,闭合的Galaxy Fold无疑有些厚“厚”,17mm的机身甚至能彻底站立在桌面上。同时,超过250克的机身重量也的确与轻巧的Galaxy系列走向了两个不同极端,将Galaxy Fold塞入口袋,你能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
由于屏幕可折叠的特性,Galaxy Fold并没有继续提供屏下指纹识别方案,而是在侧边放置了一颗侧边指纹识别按钮。实话说这的确也有一定的好处,毕竟无论在打开还是闭合的状态,这颗物理按钮的位置都确保了用户能够快速解锁手机,而屏下按钮本身则需要更多的学习成本。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颗具备机械结构的按键并不是机身的电源键,而是Bixby按键,这意味着它虽然能用于解锁,但却不能用于熄屏。
三星并没有为Galaxy Fold提出硬件改进,因此它的核心配置仍然是半年前的那一套:高通骁龙855移动平台,配备12GB RAM + 512GB储存组合,UFS 3.0储存介质,4380mAh双电芯电池,支持最高25W快速充电。这样的组合是2019下半年最强的组合吗?恐怕不是了,但它仍然能保证手机的流畅运行,至少在短时间内,Galaxy Fold绝不会有硬件性能的瓶颈。
4380mAh容量电池与Galaxy Note 10 5G保持一致,后者需要为5G提供续航,而前者需要供给给7.3英寸显示屏,因此两者的使用时间基本一致。事实上大概6小时左右,Galaxy Fold就会洗空电池,而若你长时间高亮度下运行游戏,则使用时长会进一步缩短——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主流智能手机的水准。
同样没有改进的还有Galaxy Fold的摄像头组成,这也是三星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多摄组成。Fold一共具备三组不同的摄像头。首先在正面4.6英寸屏幕的上方,配备了一颗10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而在内部7.3英寸屏幕的刘海区域,则提供了一颗相同的1000万像素摄像头与一颗800万像素景深摄像头;机身后部,则提供了一组与Galaxy S10系列相同的三摄方案。
相同的模组确保了Galaxy Fold仍然具备当前第一梯队的相机水平,它的表现与Galaxy S系列和Galaxy Note系列几乎完全一致。
Galaxy Fold售价15999元,这是一个注定不会在大众消费市场成功的价格。但毫无疑问,Galaxy Fold的意义绝不止于商业的成功,就像我在半年前的文章中所说的,它更像是人类征服的证明,它再次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将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并将不可能变成真正的可能。
在过去,消费电子产品的体积受到了屏幕尺寸的桎梏,当你需要大尺寸的视野,往往就需要忍耐更大的机身。为了征服这一点,我们发明了窄边框、我们引入了全面屏、有一些人甚至重新启用了升降式机械结构,只为了在分毫之间提供更大的视野。
Galaxy Fold系列打破了这一规则,从此之后,机身尺寸再也无法限制我们的视野,因为柔性屏的成熟,令便携和视野可以兼得,它也势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方向,并给与曾经的幻想实现的可能。也正因为这一点,即便Galaxy Fold不具备5G能力,又异常的昂贵,但我仍然愿意给它的问世予以肯定,毫无疑问,它势必将为我们翻开未来的新篇章。
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许再等等,更多的“Galaxy Fold”们必定会让一切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