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Find X是当前OPPO产品线中定位最高的产品,但明眼人都明白,具备普世价值的R系列仍然是OPPO的销量担当,毕竟它有着更亲民的价格,合理的配置加上适度的创新也更容易让普通人接受。
可能是为了让产品更具针对性,今年OPPO大刀阔斧的改变了R系列新品的分布结构,先人一步上市的R17以及姗姗来迟的R17 Pro不再单纯以“大小”区分——前者继续用水滴屏、最新的硬件平台以及靠谱的相机性能站稳3000元级市场,而OPPO R17 Pro则在R17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如Super VOOC、TOF结构光以及可变光圈相机在内的多项新功能,并将核心平台升级至高通骁龙710。
哪怕外观再相似,R17 Pro的内在终究是一部彻底升级的产品,它的体验也势必与R17有了较大的差别。那么,以Pro命名的OPPO R17 Pro是不是值得你多付出那些差价呢?
我们大概找不出第二家国产厂商能像OPPO那般清楚市场的喜好,几乎每一代R系列都能迅速地给出当下最流行的ID设计,让手机看起来更符合主流的需求。OPPO R7的铝合金一体化外壳,R9重新设计的腰线设计,R11改进的持握感和配色以及新添的R15双面玻璃皆是如此,到了OPPO R17这一代,流行元素依旧充斥在设计语言中,而R17 Pro与同辈之间则有着求同且存异的微妙关系。
“求同”的体现更多是在机身的正面。出于对更高屏占比的需求,OPPO R17选择了一块比例接近19.5:9的异形切割AMOLED显示屏,配合处理更得当的下巴和缩小的小水滴刘海,整机屏占比达到了91.5%。这些元素都被照搬到了OPPO R17 Pro上,几乎全部被屏幕填满的正脸看着和R17一样过瘾,从视觉上看,额头和下巴对R17 Pro的影响已经缩减到最低。
当然,相同的屏幕选择也意味着你很难从正面区分R17 Pro和R17,不管是熄灭屏幕还是点亮屏幕,同样的6.4英寸AMOLED显示屏以及正脸设计让人难以分辨,即便是熟悉两部手机的“老司机”,恐怕也很难瞬间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定位更高的R17 Pro势必需要在一些部分让人察觉到与R17的区别,而OPPO则将这些不同之处放到了机身背后。
就像在上手中所描述的那样,OPPO R17 Pro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比R17走得更远,这是由于OPPO在其上引入了与OPPO Find X类似的双曲面玻璃处理,它的背部不再像是R17那样平整具有棱角,后盖在边缘处向侧边逐步收窄。这使得R17 Pro在视觉上显得比R17更为纤薄——即便它的实际厚度由R17的7.5mm略微增加至7.9mm,但你仍然会觉得它在厚度方面更具优势。
同时,就像OPPO Find X顺滑的后盖所带来的极佳手感,OPPO R17 Pro也具备了相同的优势。双曲面玻璃能更好的贴合普通人持握手机时的手掌,收窄的腰线以及细腻柔滑的玻璃让操作手感变得更为出色。毫无疑问,在上手后用户能瞬间察觉出它与R17之间的差别,而这种差异的高下也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的,在OPPO R17 Pro上你也能发现不少更精湛的工艺配备,比如后盖采用的叠层流光工艺,在视觉上能让色彩在机身的横向和纵向实现不同程度的变色,这使得我们手中的凝光绿配色在不同光影下呈现出蓝绿渐变的过渡色,显得沉稳且深邃,不至于太过招摇但又绝不让人感到无聊。此外,机身背部弧度弯曲的玻璃后盖与金属中框的过渡也是教科书级的,严丝合缝只是最基础的要求,抛光打磨的边框甚至在手感上与玻璃达成了一种统一。
当然,R17 Pro本身最具特点的依旧是雾光渐变配色,它与R17的雾光渐变版采用了相同的电镀镀膜工艺,紫色与蓝色的撞色交织于机身后盖,透过不同的光线扭曲成美丽的曲线。无论是何种版本的R17都采用了大猩猩六代玻璃作为面板材质,这意味着在跌落过程中,R17 Pro本身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小细不得不提。OPPO R17 Pro的机身顶部和底部都刻画出了一道圆弧形的凹陷,官方将这一细节称之为“月牙弯”,凹陷区域容纳了顶部麦克风开孔以及底部的USB Type-C接口和扬声器。OPPO官方解释称月牙弯是为了增进用户持握手机时的手感。实际来说,月牙弯的存在令用户在持握时不会第一时间触摸到机身开孔,几乎只会触碰到顺滑的机身边框,从而在手感上达成了统一。
哦,对了,R17 Pro也拿走了R17的3.5mm耳机接口,这意味着若你使用的是旧款的自用耳机,那么只能依靠转接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