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过去了,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消费行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面对越来越多变的消费者和高度化的社交媒体时代,曾经的经验或许已经过时,盲目的自信和墨守成规只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只有那些敢于试错、相信大数据的先行者才有可能突破重围。
当然,资本的追逐角斗也并非一朝一夕,不管是暂时领先还是黯然退场,这都不会是最终的结局。可以预见的是,在往后的半年里,消费行业的厮杀会愈加激烈,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将迎来一个更高效便捷以及有序的市场。
10.996.ICU
996,一个肇始于互联网公司的黑话,在经马云、刘强东等大佬嘴上说出后瞬间成为全国人民议论的焦点。每天9点准时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且不说这是否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并非每个人都“心怀天下”。况且,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圆满完成工作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为何非要以最极端的方式表现自己呢?
9.亚马逊中国迷局
2004年8月,亚马逊通过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5年后,亚马逊表示将停止运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实体书业务首先离我们而去,而在未来,亚马逊中国网站Amazon.cn将停止商户服务。页面分类不够细致、使用很麻烦、付款环节需要反复确认、极少有促销活动等等理由都是它的痛点,很显然,欧美企业若想在国内好好开展业务,首先第一步就是得学会如何正确地本土化。
8.Uber IPO
筹措多年,Uber终于实现了上市的夙愿。尽管IPO对Uber而言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成功,但由于监管方、消费者以及出租车司机之间的纷争,导致其上市后表现连续不佳,最终估值并未突破千亿美金。不过,这仍旧值得纪念,因为它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10宗IPO之一,也是自阿里巴巴2014年创下的250亿美元记录以来,美国交易所规模最大的IPO。
7.Dolce & Gabbana的“辱华事件”
2018年12月,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 & Gabbana的创始人Stefano Gabbana在上海大秀举办前被曝出多条“辱华”言论。品牌形象在瞬间一落千丈,原定的大秀也立即取消,损失高达1000多万。尽管随后品牌出面道歉,但依然改变不了事实,中国媒体、明星、KOL等拒绝出席品牌的时装秀,另外还有Net-A-Porter、Farfetch之类的国外奢侈电商平台也主动下架Dolce & Gabbana品牌产品。毕竟,有些底线,不是你该触碰的。
6.奢侈品牌的“口红之争”
毫无疑问,美妆行业是一块“巨型”蛋糕,不管是KOL还是快时尚都想分一杯羹。现在,这股风潮轮到了奢侈品牌。在爱马仕入局后不到两个月时间,GUCCI紧随其后气势汹汹地回归美妆市场。另外,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的Burberry也决心重拾美妆业务,将于今年从Coty集团手中收回彩妆业务的经营权。
除此之外,还有先行者CHANEL。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CHANEL每年都将大量预算投入美妆营销上,甚至还推出了男士彩妆系列——Boy de CHANEL。作为最入门的产品,口红是消费者通往奢侈品牌的敲门砖,一方面通过“口红效应”为品牌带来利润,另一方面也能为其引流,间接加大品牌旗下成衣、包袋等产品的销量。
5.维密准备停播大秀
1995年,内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率先推出了影响整个行业的年度内衣大秀。作为一个主打性感的品牌,维密将那些走秀的模特称为“天使”,并将她们打造成品牌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时过境迁,维密母公司L Brands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Leslie Wexner表示电视和网络已经不适合播放大秀,将对传统维密秀进行重新评估,2019年以后会寻求新的形式。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维密秀或将停播甚至取消。
面对审美多样化的今天,维密被不断职责有刻意讨好男性、过分追求完美等嫌疑。再加上如今的市场竞争正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各种初创品牌如雨后竹笋纷纷出现,类似Lively、MeUndie、ThridLove、Evelyn & Bobbie等品牌都将主要的卖点集中在舒适、科技创新等方向,看来维密要想重拾往日辉煌,还得先想想如何创造新鲜感,令那些不断流失的用户重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