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 i9这一回不是谣言,Intel是动真格的。
Computex 2017首日,才取消IDF没多久的芯片业巨头一口气抛出了9颗CPU,如此大张旗鼓的行动实属罕见,我们不能不怀疑今年AMD的Ryzen是真的赌对点了——如果没有被打中痛处,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呢?
Intel甩出的9个SKU全部都隶属于他们的最高端产品:在核心数目上不跟人讲道理的X系列CPU。从最低的4C/8T Core i7-7640X,一路到顶端的18C/36T的Core i9-7980XE,Intel可能从来没有发布过如此多的至尊版产品。要知道在上一代至尊版名字里带X的Broadwell-E CPU发布时,Intel只发了两款6核,一款8核和一款10核,这一次阵容之庞大和齐备,似有数量上都要压倒对手的感觉。
最重磅的放在最前面讲,Intel终于把Core i9这一被坊间一次又一次预测的名字给搬上了台面,Core i9将会占据这次新品阵容超过一半的席位,总共有Core i9-7900X/7920X/7940X/7960X/7980XE五款,这些CPU在规格上除核心线程数逐级提升(10/12/14/16/18核心数),还有运行频率很可能不尽相同之外,四通道内存,44条PCIe通道这两项规格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目前得到Intel正式公布详细参数的CPU只有Core i9-7900X一款,其基础核心运行频率为3.3GHz,最快睿频可达4.3GHz(如果是主力核心则会再上高到4.5GHz),TDP已经达到140W。我们大可以猜测140W只是一个起跑线,后面的CPU会到什么程度已经不太敢去想象了。
Core i9系列处理器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Skylake-X的架构更新上,新一代架构的CPU缓存结构进行了调整,压缩所有核心共享的L3,把匀出来的空间的分配给各个核心的L2,让L2的大小从原来的256KB直接扩大到1MB,这样做可以改善缓存命中率,让整体流程的IPC数相比Skylake-S得到一个细微的上升。
此外Core i9系列CPU的附加竞争力还来自于它的Turbo Boost MAX 3.0技术。在Intel的理论说法里,这一技术可以再提升100~200MHz的核心运行频率(这就是为何Core i9-7900X还会有个4.5GHz的睿频频率)。在CPU芯片生产过程里,每块硅晶圆上的核心质量其实是参差不齐的,有些体质好的核心频率能跑高些有些则不行。Intel就是通过自己标记出CPU的“主力核心”,让Turbo Boost MAX 3.0必要时把这块好核心的频率再拱高些,得到更好的单线程极限性能。不过这种做法操作起来并不简单,这需要主板厂商的配合,而且用户也得自己手动安装驱动把Windows 10自带的CPU调度方法给覆盖掉,这二者缺一不可。
最后,尚没有详细信息公布的AVX-512是很多人都希望拥有的特性,这套从Xeon Phi身上传下来的指令集虽然很可能会拖慢CPU的运行频率,但带来的矢量计算能力让Intel能拍着胸脯宣称Core i9-7980XE是地球上第一颗达到TFLOP级别的CPU,光是这名号就已经完全值得Intel这么做了:最强的宝座还是我的,别做梦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Core i7-7800X和7820X,相比Core i9那种“不知道自己在打谁”的状态,这应该是Intel对于现在风光无限Ryzen 7系列的直接回应。虽然内存还是四通道的,但6核的Core i7-7800X和8核的7820X的PCIe通道数量都被砍到了28条,相应地,L3缓存总数也会降低。尽管如此,Core i7-7820X面对AMD目前在市的旗舰产品Ryzen 7 1800X时还是能占到不小的优势,而且定价差距现在也缩小到了100美元,除了140W的TDP看上去好像很烫之外,真的没什么能可以指摘的。另外,Core i7-7800X的核心数量已不足以让它能完整支撑Turbo Boost MAX 3.0的选核策略,所以它不光是核心数少,内存支持规格降低,极限频率也比7820X差不少。
另外两款Kaby Lake-X架构的CPU Core i7-7740X和Core i5-7640X就更显得没那么吸引人。虽然Intel为这两位打出的标签是极限超频,但它们的X身份限定了他们身处的平台只能是配套发布的X299,上不了现在的Z270消费级平台。而且架构上的差异也让两块Kaby Lake-X CPU与Skylake-X相比有不少差距:SpeedShift 2.0改变的是睿频的精细度,不能像Turbo Boost MAX 3.0那样提升极限,没有ECC、没有AVX-512、没有改进过的缓存结构……作为针对发烧玩家的产品,可玩度只剩下超频,关注度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刚才提到X299平台,此处便展开一说吧。代号Basin Falls的X299现在从Z系列芯片组里借来了HSIO的拓扑思想,让整个芯片组看起来就像个PCIe开关。超过20个PCIe通道给了X299平台很多自由,不用再去找CPU占有它用来和显卡交换数据的PCIe通道,主板厂商就可以在上面放他们任何想放的高速设备,像万兆以太网,M.2 PCIe SSD,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用来加入特色的其他东西,只要不去搞PCIe RAID,X299从平台角度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但X299有个不太好的地方是,Intel想用它完全吃下Kaby Lake-X和Skylake-X的全部CPU支持,这会造成搭配上的混乱:Kaby Lake-X只支持到双通道内存,PCIe通道数也只有16条;Skylake-X CPU也有Core i7的28条和Core i9的44条两种不同配置,X299引入HSIO后的模块化特点让它的灵活性确实变得很棒,但对消费者来说选购却增加了难度,如果没有去做好这个PCIe通道数的算术,最后搭出来的系统可能就是一个性能不平衡的畸形。购买这样的发烧系统通常都会一步到位,并不太会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以及升级空间,因为下一代产品也许就不会采用同样的LGA2066封装了。
了解芯片生产的朋友知道,这是一个切割晶圆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大小的芯片,Intel有好几套切割方案,而12核是“低核心数”和“高核心数”晶圆的分水岭,一直以来在高端桌面计算领域里,Intel都是慢悠悠的在低核心数上一点一点把规格给提高,Skylake-X本来也打算如此,上到12核就开开心心地继续按照Broadwell-E的巨额利润比例割羊毛了,结果AMD突然放话说要搞个ThreadRipper,16核32线程。看过之前Ryzen的表现Intel当然不敢怠慢,这还了得,必须先发制人,要不然还怎么卖王牌产品了。
所以Intel经过权衡之后,决定牺牲一点在SMB上赚的利润,把一批12核心以上的“高核心数”CPU从企业级下放到消费级上。这样虽然会对企业级市场的业绩带来一点小影响,不过实际情况里也是钱从左手倒到右手,又没被别人赚去,自己并不吃亏。只要保住了自己的性能王者宝座,其他的都可以通过市场和定价策略来应对——节奏在自己手里,100美元一个核这一套就还受用。
AMD确实让Intel在Skylake-X身上打消了按部就班的念头,采取了超乎寻常的应对措施。其实这并不完全是AMD有多厉害的原因,Intel自己在传统硅半导体技术推进上遭遇到的困难也有很大的影响在里面。想想,Intel虽然表示Coffee Lake相比Kaby Lake能有30%的性能提升,然而其制程仍然停留在14nm上,再加上量子计算开始冒头,这对Intel而言就像前有战事后有追兵,能不急吗?
所以说这次X系列的大规模爆发,不是Intel一屁股坐在牙膏上,而是把挤过的牙膏壳给卷了起来——这不是一次技术性的突破,是市场策略的运筹帷幄。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看了一圈IT媒体 这里最值得看
这篇文章不是照搬的,有分析,比较中肯,而且提出很多建议(玩家们要带着脑子根据自己的荷包均衡配置哦!)不错!我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