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AMD粉丝精神领袖,Pro-A大师在本文约稿时就宣称:别人会写的内容,我不写。别人跑过的测试,我不跑。别人写透写明白的内容,我不写。于是有了本文。
只要你稍微关注PC硬件的发展,就不难发现关于AMD翻身作主的论调时不时就会出现。这样论调出现的时候,往往还伴随AMD即将问世新品的各种谣言。从桑德斯时代开始,AMD就从未停止过对Intel的挑战。尽管几十年的争夺并没有让AMD占据上风,但在RYZEN发布这个重要时刻,我们依然有必要回顾RYZEN的前世今生,向处理器行业的孤胆枪手致敬。
从K7到RYZEN 永不妥协的博弈
1999,速龙初试
作为曾经Intel的代工厂,AMD真正独立自助获得完整的CPU架构是从K7开始的。在此之前,486DX、5X86、K6、K6-2等产品都采用了和Intel一致的前端总线以及CPU插槽。
由于Intel在奔腾2处理器上引入了Slot 1插槽并完全封闭了前端总线设计,迫使AMD第一次从头开始设计一款CPU。在这样的情况下由DEC Alpha 21264架构衍生而来的K7横空出世。AMD将K7处理器命名为了Athlon,由此拉开了速龙品牌长达10年的生命周期。
在K7上,AMD直接沿用了来自DEC Alpha 21264架构的EV6总线,并且使用了0.25微米工艺。首发代号Pluto的Athlon处理器第一次在综合性能上全面超越初代奔腾3处理器。AMD Athlon的异军突起并没有完全撼动英特尔王朝,但在两强争夺下Cyrix、IDT、全美达等纷纷成为炮灰,直接导致x86处理器进入了两强争霸时代。
“在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上,我们同英特尔旗鼓相当。“——AMD时任CEO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
2003,大锤崛起
通过K7,AMD第一次获得了完整的CPU架构和总线设计经验。到了K7的继任者K8上,AMD显然需要更进一步。尽管代号Hammer(大锤)的K8处理器在微架构上与K7一脉相承,但却突破性的将内存控制器放在了CPU内部,直接消除了前端总线瓶颈。而X86-64的引入,也让X86的4GB内存寻址瓶颈之争尘埃落定。
在K8身上,AMD充分展现了以小博大的智慧——通过极低成本的方式在x86平台上引入了64位支持,彻底堵死了英特尔IA-64安腾的桌面征途。同时K8桌面处理器Athlon64还将对手Intel Pentium 4处理器逼向了死角。由于Intel 90纳米工艺撞墙,Pentium 4处理器止步于4GHz,最终未能取得对Athlon 64的胜利。时任Intel CEO的贝瑞特也被迫下跪道歉。
时至今日,包括Windows在内的许多软件都对X86实现64位支持的方法统称为AMD64或X64,而不是Intel被迫跟进的EM64T。K8处理器的大获成功也让AMD从2003年起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回首过去5年,计算领域的每一项重大创新都来自AMD,没有一项来自英特尔。”——AMD时任CEO鲁毅智 (Hector Ruiz)
2006,收购冶天
一旦你在某个业务上获得成功,最简单的方法是复制这种成功到其他领域。Intel在很早以前就拥有了图形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在NVIDIA诞生以前,Intel i740图形芯片甚至一度称霸市场。直到今天,Intel依然牢牢占据图形芯片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在K8获得成功之后,Intel开始通过Core 2 Duo处理器扭转战局。此时的AMD认为除了处理器,图形芯片的设计制造整合能力也至关重要。2006年7月24日AMD斥资54亿美元收购了ATI冶天科技,由此获得了高端GPU、集成图形核心IGP,移动GPU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并迅速推出了集成显卡的AMD K8主板芯片组Radeon IGP。
小说中盖茨比最终无法赢取白富美,短暂辉煌的AMD迅速遭遇了Intel Core 2 Duo、Intel Core 2 Quad的反扑,CPU、GPU制霸梦想也随之破灭。更要命的是,收购ATI带来的巨额投资很快会遭遇报应,让AMD跌入深渊。
“我们已经是这个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导者。”——ATI冶天科技创始人、前董事长、CEO何国源
2009,断臂求生
K7开始自力更生,K8翻身作主,收购ATi获得GPU设计制造能力,但挑战者AMD的营收依然远不日老对手英特尔。收购ATI的54亿美元几乎耗尽了K7、K8竞争优势积攒下来的家底。随后AMD遭遇了英特尔全方位的产品反扑和价格战。AMD股票遭遇了断崖式下跌——AMD股票价格从2006年2月24日的40.54美元下跌到了2009年2月20日的2.03元,股市的剧烈波动迫使AMD断臂求生。
2009年3月2日,在AMD股价达到历史最低点的一个月后,时任AMD CEO的鲁毅智依然决定将旗下的晶圆制造厂卖给阿布扎比先进技术投资公司(
,Advance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mpany)。ATIC买下AMD晶圆厂之后,将其命名为GLOBAL FOUNDRIES(格罗方德)。至此,AMD创始人,号称硅谷牛仔的桑德斯再也无法自豪的宣称有Fab才算真男人了。
在出售Fab同时,AMD还将旗下移动图形芯片业务Imageon出售给了高通公司,随后高通在Imageon基础上拿出了第一代Adreno GPU。时至今日高通Adreno GPU已经制霸了移动市场,市场规模远超x86 CPU。
在断臂求生的同时,AMD在CPU研发上也开始畏首畏脚。曾经代号K8L的CPU被AMD强行更改代号为K10。并在最后的又更名为AMD 10h(第10代处理器架构)。尽管最终奕龙Phenom相对Ahtlon64处理器有不少提升,但随后还是被英特尔代号Nehalem的Core i7处理器打得满地找牙。被AMD寄予厚望的融合CPU和GPU的FUSION计划,也因为Intel凭借海量生产能力买处理器送内置GPU的策略彻底破产。从2009年开始,AMD被迫不断收缩,将中端以上处理器市场拱手相让。究竟没有没比卖掉Fab和Imageon更好的求生之道?收购ATI是不是真的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至今依然争议不断。
“如果和阿布扎比的交易没有成功,AMD就无法生存下来。” ——AMD时任CEO鲁毅智(Hector Ruiz)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好精细的文章 。
1700X屏蔽成4C8T是屏蔽一组CCX吗?
贴吧过来围观神文,太牛逼了,1年前就精确推测到后面的8700和2990wx,作者是amd的把
1年后再看,确实是厉害,后面的发展也和这个文章写的差不多
broadwell是15级流水线?kabylake是17级流水线?对应惩罚周期来看,是这样吗?
牛逼,牛逼,牛逼,这文章太他妈牛逼了
关于1700默认电压是1.35之高,在BIOS中关闭 自动睿频的功能 就会变成在1.03附近,之前在官超软件里观察,在单核到达最高加速频率3.7的时候 才会到达1.35V的电压。软件中超频到3.7G 电压1.25 ,满载功耗在105W附近。网上许多在1.2V的电压下就可以稳定3.7,可是我这个1.2V在X264编码中 会黑屏
电压太低了,系统不稳定,要么加压要么降频。
1.25 3.7大众体质。
你把防掉压等级 提升到最高 你就可以 1.21V 超频到3.7了
爱憎分明,好似cho大还魂,gz风采依旧
最后的价格有问题,这价格是microcenter的价格,全美仅仅十几个或者二十几个店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是不能够以这价格买到的,因为intel不给microcenter在网上卖。我建议还是以亚马逊或者新蛋的价格为准。(ps我才不会说两年前295买的5820k 上周以312价格卖走)
所以我们依然要选择I5/I7 。农企翻身,不存在的
服气
看了大炮村的i3秒1800x文章,说是抄这里的,一上午看完,只能膜拜大神
请问内存3000下的L3延迟是多少
RYZEN暂时无法再DDR4 3000 2CH下稳定工作。
PRO-A大神能不能提供个LLC延迟测试脚本?我们在设计的一款CPU也有LLC,想测试下
文中有个错误,SSE类指令集和AES指令集都是128bit,而AVX和AVX2都是256bit,64bit的是已经被淘汰的MMX。
SSE是32bit单精度,4d向量是128bit。
没听说过SSE是32bit单精度的说法。
SSE支持32bit、64bit浮点的向量操作,SSE2扩展了对8bit、16bit、32bit、64bit整数的向量操作,而SSE的XMM向量寄存器的宽度是128bit。
相对应的,AVX支持浮点的操作,AVX2扩展了对整数的操作。
请复习IEEE754
我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SSE是128bit
居然认真地看完了……我是A粉么?!
技术兵力一个层级?小编你真敢吹!!!!
以前是父与子,现在是大哥与小弟,虽然还是不及,但至少是“同辈”了。
后藤那个图是不是有问题?看起来左上角那块更像MC,而标注MC的部分反而是IO
6666666666
基本参考wikichip翻译。。。
文章比cpu本身有趣多了,这是至今中文cpu评测最强无疑
要是能出四核心八线程版本对应i3的价格区间那还是不错的选择
核心数量太多并没有太大用处
前来膜拜神文
從超頻結果可見,GF仍然是AMD最大的拖後腿
要不要考慮去抱INTEL大腿,INTEL代工招商中,ZEN配INTEL 14NM還不屌炸天? XD
三星和台積電不知道有沒有機會代工了
回归神来这篇评论已经爆满了啊
小编,文中Ryzen 7 1700X模拟Ryzen 5的同频4GHz测试,是屏蔽一组CCX而来的吗?
周末再来读一次
跪拜。好文!
写的太棒了~!
编辑搜集了相当多的数据资料,整理论述的相当专业和详实,菜鸟膜拜!
特地为了点赞和评论注册!
跪拜,好文。
新注册,来顶。
这篇文章太有深度了。我完全可以说我不需要跪舔作者了。从昨天晚上看到就一直研究到今天中午,看了不下五遍。想不起来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这样的好文章了。下面是我自己的私货: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结论,有许多有问题的地方,恳请作者指正:
1、本代ryzen的SMT对单核性能的较明显的影响是硬伤,不是可以通过优化、升级bios等可以解决的。
2、zen相对于目前kabylake/broadwell-E在指令集上的优势是SHA
3、ryzen的下一代可能会着重解决SMT的效率问题,也就是CCX的问题
4、如果ryzen的流水线是19级,那可能是amd为了能拉高频而妥协的。理论上应该能比skylake/kabylake更能超频。然而被垃圾14nm坑了(也许早就料到了所以设计的长流水线?)
此外也可以得出intel一方的一些结论:
1、skylake/kabylake并不是简单的挤牙膏。从之前我了解到的从四发射改为五发射(1复杂4简单),到现在流水线也可能增加了(haswell是14级,skl的增加是为了应对intel初期的14nm的难超频??)导致分支预测的惩罚周期增加,最终导致额外增加的1个发射数并没有理论中对性能的明显提升
2、如果按泄露的skylake XEON的L2从每核心512k增加到1M,以及AVX512的加入。如果HEDT的skylake-X使用同样的设计,相对于broadwell-E,性能会有飞跃式的提升。到今年Q3发布时应该会有好戏看了
3、intel下代的coffeelake(cannonlake?)可能会引入SHA、降低流水线长度。到时候跑分(撸大师?)可能又会有很大提升
SMT、单核性能问题已经增补跨CCX延迟测试。RYZEN的19级流水线确实弥补了GF14nm的短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我看来第一代Zen在Core部分不过不失,而uncore部分短板明显。Intel如果后续SLX、KBLX同步登场,且在主流引入6C16T,对AMD影响巨大。
GZ上的主帖怎么不去回了?
这都预测到了。 牙膏厂8700k确实给锐龙带来了巨大冲击
单纯从理论性能上而已,RYZEN 7多线程性能要高于Kabylake,定价也仅仅是持平或者稍高。不认同这句话。
这文章我喜欢,这评论更喜欢,作者很专业的道出本真,读者没有跟风无理谩骂,很有气氛
八核到底适不适合一般人家用途,想起联发科的10核cpu了,很好玩
PC和手机不一样,手机是若干个高功耗核心+若干个低功耗核心,无法同时打开。
写的确实是好啊,在我看来除非是那帮搞龙芯的人,或者intel amd的内部人士。
amd是做的不错,大架构有牛人,但成功很在乎细节。这就是amd的弱项了,毕竟
人手不够啊
台積電的16NM還是要比samsung GF的14NM要好的
zen可以直接用服務器上面的內存么?
還是專用條?
RYZEN默认就支持ECC RAM,但不支持ECC+REG。
還記得K10各核心的異頻運作嗎,其實到FX亦沒問題,可能Ryzen可以也不一定,而且M$一直也沒有移除異頻支持
當初XP那個更新不過是注冊表補丁,所以反向而行就好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Throttle]
“PerfEnablePackageIdle”=dword:00000000
現在你的CPU就像手機處理器般可以異頻啦
當然,因為工作量橫跨各處理器後導致閾值不達標而不作升頻又是另一回事了。
看手機處理器異頻工作、甚至大小核也沒問題,不是M$不作為的話是什麼
可能會更好超呢XD
以前工作量橫跨各處理器,或工作量在各處理器間走來走去似乎是為了降低發熱(以前的CPU沒深度睡眠什麼的),平衡CPU的老化可能也是個考量?
但現在再這麼做不過是增加功耗和發熱量。
看見什麼w7跑得比w10快,不要神化什麼调度器,可能那只是Core Parking的問題
w7的Core Parking是預設一核心開一個(實體cpu0)停一個(虛似cpu1),而w10是兩個都停掉,在注冊表PowerSettings那裏w8原本有一個隱藏的新選項可以選擇停一個定兩個一齊停掉,但w10不知道為什麼又移除掉
Core Parking是根據閾值壓制CPU核心的使用,一點也不智能,那些隱藏的閾值選項可以在注冊表PowerSettings那裏自己開來改,「壓制」和「調度」八字也扯不上吧
扒去Core Parking的外皮後即和XP的调度方式沒大區別
最好笑還有對雞血補丁的神化,M$不過將推土機當HT處理器一般的識別,將Core Parking套上去而己吧
希望M$不要再交行貨了(小修小補),認真整一個新的調度器出來,不要再戰十年
難道要等核心發展到過百才醒悟嗎
另外,这几年CPU/SoC的设计都是尽量的在功耗控制方面与系统去耦合。这主要是因为处理器并没有办法选择执行什么代码,而总是有弱智代码会请求远高于需求的资源。
Windows for IA64是重构的调度器,也是一次彻底放弃x86历史包袱的机会,然而被X64取代了。
你看到的WIndows CPU Usage其实只是图形化的表述,从core i7 4xxx开始就已经引入了粒度非常小的供电控制平面和负载控制平面。简单地说,你可以关闭所有省电功能,而在相同负载下CPU的功耗并不会显著上升。
;要在平衡計劃關Core Parking?
;在「電源選項」內打開控制Core Parking的開關吧
;Processor performance core parking min cores
;設置100%等於關閉Core Parking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Power\PowerSettings\54533251-82be-4824-96c1-47b60b740d00\0cc5b647-c1df-4637-891a-dec35c318583]
“Attributes”=dword:00000000
;自主模式那麼先進的東西,可能只有SkyLake以上才支持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Power\PowerSettings\54533251-82be-4824-96c1-47b60b740d00\8baa4a8a-14c6-4451-8e8b-14bdbd197537]
“Attributes”=dword:00000000
;另一個先進的東西,可能也是SkyLake以上才支持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Power\PowerSettings\54533251-82be-4824-96c1-47b60b740d00\be337238-0d82-4146-a960-4f3749d470c7]
“Attributes”=dword:00000000
沒有Core Parking這個外掛根據閾值壓住CPU不給你用後,調度上其實和XP沒多少區別,只是一個喜歡將新線程從最後的CPU激活起來,一個不是,但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喜歡將工作量橫跨所有CPU,完全違反近代CPU當越少內核被激活,運行頻率則越高的大原則,由Turbo Boost/推土機MAX Turbo出現到現在都好幾年啦,這就是M$在調度器設計的不作為吧。
>这样的软肋并非像昨天LISA SU电话会议宣称那样可以通过软件解决。
M$可以將兩個CCX借鑒雙路CPU的處理法,線程盡量不橫跨去另一個CCX?
每想到C6深度睡眠配合差異過大的升降頻而導致音效輸出出現的噪音…你真的要關Core Parking嗎
可谷狗c6 noise sound之類,簡直歷史由久,希望Ryzen的主板不會再有,難受。
在SMT情况下要确保线程全部处于单个CCX而不交互,难度非常大,可能需要编译器支持。
某些大大可能亂改那些隱藏設置後會想還原
例如平衡計劃的處理器設置「54533251-82be-4824-96c1-47b60b740d00」就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Power\User\PowerSchemes\381b4222-f694-41f0-9685-ff5bb260df2e\54533251-82be-4824-96c1-47b60b740d00
取得所有權和權限後將它「54533251-82be-4824-96c1-47b60b740d00」整個刪掉即可
知乎上看到过来看全文,请问作者是否能开通知乎认证号?是否允许全文转载?
简直是史诗级的文章,能否转载?比我们现在学的大学教材强太多了
不同cpu所针对的应用方向肯定不同。
纯游戏玩家高频7700k intel占优势 游戏推荐 7700k>1800x>1700x
平时喜欢一边办公,一边看看电影,一边又上着上网、一边直播等多任务进行,zen的多线程优势非常明显。
非纯游戏玩家推荐 1800x>1700x>7700k
zen的意思“禅”,zen设计初期估计也是想要各方面均衡,性能与功耗不能同时兼顾。所以zen各方面即不突出也不落后。更适用于家庭和办公使用及各类设计工作站。
敌在PR部
真的很精彩,收藏了、慢慢嚼
1800X看起来也就是3代i7 3770K的水准,多了四个核心而已
6950X看上去就像是3代3770K的水准,多了六个核心而已(滑稽
厉害了,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很好很详细,干货也很足,感觉别的网站小编都要学习一个啊!
N年前看过关于手机CPU的一片文章写的也很好,在爱活网,今天注册了个账号。
通篇看完,发现有很多错别字,希望可以修正。
今日完成了对RYZEN7处理器CCX组织的验证,本人发现RYZEN7这代是4+4架构,并且L3延迟一致性差异巨大。
AMD胶水8核被PRO-A大师揪出来一剑封喉了Orz
关于苹果收购P.A. Semi那段,特意去搜了下,是2.78亿美元。
感谢提出,已修订。
我非常赞同你对apple的ARM芯片研发的评论,apple目前的微架构设计能力不在intel之下,也许再过几个月,比Ryzen更令intel焦虑的是apple的A11。
把苹果的架构设计能力和英特尔比?呵呵。
你难道没发现Jim这帮人搞K7 K8时AMD就和intel一个水平,一旦他们离开就是AMD的推土机垃圾? 他们再次回到AMD,又是ZEN这种与intel相当的水准。 那么Jim及其师傅在AMD之外搞的项目就”大失水准”了吗? 肯定不是。2006年PA的pwrfficient就和core 2一个水平,apple Mac是计划要使用pwrfficient的,后来乔布斯转向core2,其真正原因是乔布斯想让PA陷于绝境然后吞并之, 在apple金元滋润下A系芯片都搞起人工布线。目前 A10的perf/Mhz都已经接近 x86桌面产品,不服就跑个SPEC 06看看。以apple的控制癖,将intel u请出Mac 产品线只是时间问题,PA的pwrfficient是玩了一次曲线救国而已。
pwrfficient是Core2水平?呵呵,PWF后面基本就是Apple A5,不懂别乱YY
处理器设计领域,本人最佩服Dobberpuhl和Pat Gelsinger
本人认为在这个时代讨论ISA而忽略实现是无意义的。Apple确实拥有ARM ISA阵营里最强的架构和实现。
PWRficient 的SPEC你可以去查,考虑到功耗,和core2媲美完全没问题。另外,乔布斯收购了PA等公司之后, 把cpu设计团队分成2支, 一支去搞公版cortex,A4=Cortex A8,A5=CortexA9,另一支则在A4A5应付的两年内研发出自主微架构A6,乃至A7A8A9A10,这自主微架构的ARM才是这帮人的真实水平,说白了,intel的atom/coreM在移动领域算是遇到StrongARM 2.0了,intel力不能支啊。
从Cyclone(A7),Apple就已经有业界Top 5的CPU架构和设计团队了。Dobberpuhl也是在此时退休的。
照你这么说三星猎户座准备也要吊炸天了呢
安卓阵营ARM的IPC只有A10的一半左右,你开什么玩笑。
猎户座也有设计?不是1:1的ARM标准实现吗?楼主真的懂?
今天看国内外媒体都说Ryzen有19级流水线,点引用发现都是这篇文章。能否给出更多验证过程?
分支预测失败惩罚循环测试中已经有充足数据验证。
深度好文章!感谢作者这么用心!
跪着读完
看完这篇文章,注册个账号
通篇读完觉得作者的评价还是具有一些主观的痕迹,您对产品的技术方案选用和销售策略的推定我看不大懂,里边似乎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不用“钎焊“是因为自信,而用了是“勤能补拙“,这个说法让我有些不明就里。另外关于反垄断法案,可能我和您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我不认为intel作为技术企业会因为技术上的领先导致该方面的法务纠纷。抛开测试数据,不少评价文字让人觉得:恰恰是amd带来的压力成为了Intel继续成功的条件,因而大家应该对intel当前和今后的产品更有信心,比如降价的7700k和日后不知什么型号的i357。。。我觉得把数据摆上就够了,评价的事交给读者自己去做就好。作为一名从事相关专业多年的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普通消费者的一点个人看法。
用硅脂封装还是钎焊主要建立在Intel 14 vs GF14基础上。本人认为GF14不适合用来生产高性能桌面处理器。AMD被迫使用GF14后已经把1800X性能推向了工艺极限。
补充:首发产品就逼近工艺极限,对任何半导体来说都不是好事。
下一代ZEN+应该还会有工艺改进吧?
另外那些12nm 4nm都是些什么鬼
确实,首发就推到工艺极限确实不是好事,例如黄老板的呆瓜处理器。本来是坑的高通骁龙不要不要的。结果一下子自己坑死了。变成平板CPU
前排围观神文
炮村的顾大师消失之后,很少能有媒体能达到这样的深度。
顾X这种是就比提了,YY成分比较高 ,时常写出来批判amd一番搞得自己要比厂商牛逼一样,各种私底下各种讽刺amd怀着偏见写出来的的东西就吧amd说得一文不值,去看看当年他写的7970各种表达对amd失望,设计各种不合理,现在不是打脸了吗
看了两年爱活 看到这篇文章特意注册个账号支持一下
别人都能看懂的文章。。我看不懂。。。
炸裂
为啥温度这么高
本人认为GF14nm并不是制造高频率桌面处理器的最佳选择。
特意注册一个帐号,回复一下。
目前中文最好评测。
写的好! 求更多
很久没看到这种好文了,确实不错!
这哪是AMD翻身,分明是爱活评测翻身了
爱活评测本来就很有水准,高通塞钱之前的手机cpu评测简直是所有网站里最详细的。
evolife原本就是3C业界的dalao们搞出来的,很多作者都是从上个世纪写到现在。
翻身了!!!!
目测爱活硬起来 硬起来
大神啊,我一个字一个字,读完了。精品评测文,比超能写的好太多了,那些大炮村、大炮洋,我是一目一段,蛆家评测一目十行,写的什么玩意儿!AMD Ryzen评测这篇是最深入的,国外的Anandtech网站都望其项背啊!神,大神啊!
好文章,学习了~
服了,其中还有好多看不懂
跪着看完了,服
贴吧过来都看哭了
作为混卡巴的小白表示这篇文章真的很强很详细有些根本看不懂。。
PRO-A是哪位大神编辑?竟能写入如此深度好文 有当年《微型计算机》的感觉
微机不就是intel御用枪手么
PRO-A是哪位大神编辑?竟能写入如此深度好文 有当年《微型计算机》的感觉
感觉亚洲也就后藤弘茂能比了
後藤なんか、Pro-A先生に比べるもんじゃないよ
扛鼎
难得的好文章,学习了
用测试把amd不想说的故意模糊的全部验证出来大写服
这文章缺少了编译器性能测试,还有就是specint测试,这两样是最体现理论性能的
农企岂不是要脸着地?
SPEC里面RYZEN的成绩很难看。但这主要原因可能是编译器。
phoronix 和 openbenchmarking 上有编译 linux 内核的测试,编译器参数都很全。
Ryzen需要Linux Kernel 4.9.10以上才能正常使用。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开源编译器脚本进行测试。
phoronix 测试用的貌似是 ubuntu 自己编译好的 4.10.0-9-generic,gcc 有 -march=znver1 参数优化。
谢谢提出,稍后测试。
AMD貌似有了自己的GCC编译器?
手机上看坐过站了。。。精彩
真比那些什么小编高不知道哪里去了
2ch上居然有这篇文章的日文编译,日本人只编译了一半不过瘾,来看下全文
量大 没那么快
求个日文版传送门
Superpi测的是整数性能,全文很好,但犯这种低级错误只能说白璧微瑕。
别闹,确实有一些笔误但是Super PI测试的是浮点没错
SuperPi主要考察处理器的浮点性能。
太可怕了,是爱活么?感觉今天正面刚了其他站
目测爱活硬起来各类it门户都得跪
希望有一大波软件支持zen后的重新测试
看了半天,最后几段才是作者想说的。这么多线程日常是没用的,单线程性能好才是最有用的。intel构架的单线程比RYZEN好。。。同理就是要买intel的才是最佳的选择的。我也只能呵呵了
那么长的文章,我居然在手机上看完了,太精彩了
写的太好了,感谢
屏蔽线程测试。。。有误导。。。感觉整个测试就是向着iu有利的方面做。。
同感,amd真正优势在多线程
Zen的L3存在较大问题,多线程也不会有优势。
虽然长,但是全是干货没一句废话
小编,文中的Ryzen 4核 是屏蔽一组CCX而来的吧?
不是,AMD的8C和4C是两种不同的DIE,这是出于成本考虑的
高通GPU是ATI的 纳尼
这的确是真事,不然高通哪来这么给力的GPU?
从Adreno 300开始高通基本完全改掉了Imageon的架构,现在的更接近PowerVR
感觉是AMD中出了个叛徒
“AMD是说到做到的公司。” ——AMD时任CEO Rory Read 笑死我了
pro-a丢了黑人问号过来hhhhhhhh
一项集体诉讼已经把芯片制造商AMD公司告上加州法院,这项诉讼原告声称AMD涉嫌欺骗消费者,通过夸大推土机核心数量,误导消费者购买其推土机处理器。
当年判决是AMD赢
这样抖包袱晒资深有意思么?10年前Pro-A就被扒皮是AMD Austin的
Austin不就是设计了垃圾推土机么?呵呵,这也好意思叫大师?
proa丢了黑人问号过来hhhhhhhh
真恶心,捧杀AMD有意思么?
没有意思么?
看了其他网站的文章,确实和这个相比天渊之别
CTO叫Papermaster,这真的不是恶搞么?
AMD现任CTO确实是叫Mark Papermaster
太猛了,很多内容第一次看到,作者是AMD工作了很多年的吧?
原来AMD也要给GF分手费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篇文章是否可以转载?
那个工艺对比……台漏电,哈哈哈哈哈
无论如何,AMD还是赢了,价格便宜,性能更强,这个结论并没有变化。
又一个没看懂就单方面宣布胜利的
赢在哪?哪里能看出AMD赢了?
贴吧观光团特来观摩
大炮村之流看上去就像是小学生写的作文,DIY后继无人了啊
同感,估计才刚学会跑分
太可怕了,这是直接扒皮裸奔
垃圾评测,活该你们用一辈子1万多的CPU
fx57用户表示这U可用一辈子.手动滑稽
震撼……
太牛了,看了那么多网站的Ryzen评测,只有这篇没用AMD的官方文档
终于看完了,AMD的功耗是虚标的啊?L3为啥那么慢?
这个问题已经验证完成写入本文内,AMD跨CCX之间连接的有巨大延迟。
博弈啊,AMD的HEDT平台胶水一下就可以了···
Pro-A憋了十年的毒奶助力农企成功360度翻身????
这位大牛以前在哪里发文章?10年前我还是小学生……
ATI没死GZEASY还健在的年代
原来PRO-A大师去了宁美国度!
原来农企假翻身
PRO-A大师,555555
PRO-A重现江湖
这是完全把RYZEN扒皮啊,AMD杀手已经上路
别人会写的内容,我不写。别人跑过的测试,我不跑。别人写透写明白的内容,我不写。太牛了
AMD要发律师函了
PRO-A大师,哭了……10年没出来了
爱活后台很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