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4代酷睿桌面端已经正式发售,而最近正值购物节,许多有装机需求的玩家和用户自然而然的在选择CPU时,对14代酷睿侧目。
那要说此次intel发售的3款带K CPU,大家会发现在架构没有大变动的情况下,14600K和14900K,相较于上代的提升可以说只是常规升级,架构由Raptor Lake(13代)升级为Raptor Lake Refresh(14代),这两款CPU在核心/线程,甚至于缓存方面,都没有明显升级,而在频率方面,则是大核全核睿频统一拔高了0.2GHz,小核提升了0.1GHz,只能说是升级比较常规。而相较于14600K和14900K,此次发布的14700K则明显看点颇多,除了常规的主频提升以外,核心数量也有了明显升级,增加了4个小核,由8P+8E升级到了8P+12E的配置 ,整体多核提升了约17%,这可是相当重磅的升级。
升级后的14700K不仅在性能上让人耳目一新,价格也是相当惊喜,定价和13700K发售时的定价相同(¥3499),正值购物节大促,配合平台上的板U套装优惠,显得更具性价比。
那么对于这颗近些年最香的i7,我们自然也是比较好奇,其性能,大约处于什么水平。
观察参数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遥遥领先于上代13700K参数配置的同时,14700K相较于上代旗舰i9 13900K的差距也缩小到只差4个小核和3M的L3缓存,甚至大小核心全核睿频频率都是相同的大核5.5小核4.3。这也让我们有些好奇,在面对前代大哥的情况下,差距到底缩短了多少,刚好我们手头也有13900K,所以在接下来的性能测试环境,也会捎带上两者的的跑分对比,以供大家参考。
简单介绍一下测试平台,本次测试平台比较偏向于性价比方向,并且因为是自用机,在选择 硬件的时候考量也比较全面,如果有装机需求的朋友也可以抄作业。
CPU——14700K,今天的主角。
主板选择的是铭瑄的Z790m终结者,祖传的8+1项供电,不过好在供电mos区加了一个小风扇,在高负载时可以保障供电区温度,并且近些年,因为自动睿频上限的提升,超频的性价比也不断走低,推荐大家到手默认使用即可。大家要注意在选择主板时,如果你选择的是带K后缀的CPU,尽可能选择Z系列芯片组,因为带K系列的CPU在非Z系列芯片组主板上,会有默认电压偏高的情况,这会增加你的主板/CPU/散热负担,所以在选购时值得注意。
散热使用的是来自vk瓦尔基里的a360,颜值性能都尚可,vk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性价比水冷品牌,热度在玩家群体中非常高,选择a360很大程度上是喜欢这个颜值,rgb顺滑无晕染,冷头设计我觉得也是这个价位难得的优秀,至于硅脂则使用的是利民的TF7。
内存方面选择了来自掠夺者的16g*2 6000 C30套条,低时序,海力士原厂颗粒,马甲用料也挺足的,灯光做了亚克力导光条,灯光饱满顺滑,不过我这套平台似乎买银色会更搭配。
硬盘为三星980pro,机电散与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就做过多介绍了。测试室温为22度,机箱为先马新境界海景房,但是去除了所有玻璃,整体已经是半开放平台的状态。
首先是综合性的办公测试软件CrossMark,14700K的表现可以说相当不错,总分2532分,生产率2266,创造性2902,反应能力2348,表现优秀。这个成绩相较于上代提升有100分左右。顺带一提,CrossMark为免费软件,大家可以在微软商店免费下载跑跑自己电脑,看看得分~
接下来是我们熟悉的CPU-Z(跑分),用过的都知道,CPU-Z跑分虽然算是方便快捷,但是每次跑分偏差还是有点大的,所以我们采用了5次跑分取平均分的方式才计算跑分,最终单核904分、多核15028分(截图为5次最高分),相较于上代13700K,提升幅度可谓是巨大。【作为参考,13700K的CPU-Z单核多核分别为863分、12553分,13900K的CPU-Z单核多核分别为893分、16712分。】
接下来是R20,最终单核827多核13774。【13700K成绩单核804,多核11845;13900K成绩单核826,多核14880】
R23跑分单核2154,多核35999。【13700K成绩单核2106,多核30316;13900K成绩单核2148,多核39651】
测完我只能说,14700K,真的非常香,发售价相较于上代持平的情况下,多出来的4个E核显著的拔高了其性能上限。通过跑分可以看出,相较于上代13700K,多核有大约18%的提升,相当惊艳。而频率和核心配置的优势也让它和上代13900K的差距急剧缩小,单核持平,多核差距也仅10%左右,参考售价(14700K-¥3499;13900K-¥4299),14700K绝对称得上是近两代最值得选购的高端性价比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