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个人电脑还是一种奢侈的稀缺品,乔布斯第一次在库比蒂诺德安扎学院弗林特中心的演讲台上讲解一台名为Macintosh的个人电脑。长发飘飘和羞涩的乔布斯可能在当时也不会想到,Macintosh会带他平步青云,同时也带他走向谷底,直至Macintosh这个名词完全被Mac、iMac所替代。
iMac虽然不是苹果最有资格的见证者,但在此之前诸如牛顿平板、Bandai Pippin游戏机、与互联网激光打印机全面溃败的情况下,苹果甚至对个人电脑业务产生了质疑。
是的,从iMac开始是个转折点。是乔布斯开始再次“胡作非为”,iPod、iPhone、iPad等i系列在之后成功推向市场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已经迎来了整整20年的历史。
依靠廉价个人电脑起家的苹果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历经了很多个重要时刻,包括将乔布斯扫地出门,再通过购买Next Computer让乔布斯回归,并最终以“临时CEO”的身份指挥下一款产品的开发。
早已在破产边缘的苹果几乎抱着把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临危受命被内部和外部都不太看好的乔布斯。当然很大原因是原计划提出收购意向的升阳公司自身难保,魂归甲骨文,痛失大腿的苹果只能想尽办法自保,iMac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到诞生的。
按照乔布斯向来喜欢折腾工程师的的习惯,iMac被赋予Think Different的使命,当然首先是从名字和颜色开始。
关于名字其实想了5种方案,乔布斯邀请了三家广告公司进行竞标,预选名字包括了向Walkman致敬的MacMan。而乔布斯一开始并不喜欢iMac这个名字,直至后来对其感情也仅发展到不讨厌也不喜欢,但毕竟它确实是赚钱的。
按照广告公司的说法,iMac的“i”源自于当时新兴的互联网Internet,也代表个人化individuality和创新innovation的意思。最终iMac打败了MacMan,成为新版一体式电脑的正式命名。
同样颜色同样也非常考验脑细胞,乔布斯要求已经承当苹果工业设计副总裁的Jony Ive要给iMac设计一种与众不同的颜色,并且还要透明,让用户看到里面的电路板,表里如一的简洁甚至贯穿到电路板的布线中。
任劳任怨的Jony Ive还真的做到了。她参考了1962年的科幻动画Jatsons中的显示器,将iMac做成了半球状。背壳采用了半透明的设计,UN-PC风格明确告诉大家,这与那些死板的IBM PC完全不一样。
透明背壳本身成本就会让其高出3倍成本,再加上一览无余的内部构造和整齐的布线,iMac G3在问世之初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艺术品。可怕的是,这些设计的最终拍板全是乔布斯,并且是在他一拍脑门下决定的,没有任何用户调研,iMac G3做成这样唯一的原因就是乔老爷子觉得这个电脑可以火。
然后iMac G3就真的火了,这个世界上还有这种人存在,简直没天理。
其中最经典的邦迪蓝配色甚至被封为经典中的经典,灵感源自澳大利亚的邦迪海滩。乔布斯甚至因为广告上邦迪色iMac G3颜色不对而大骂供应商:“TMD,不够蓝!”遇到这样的甲方真是让人心力憔悴。
与此同时iMac G3也是这个世界第一台没有软盘驱动器、外设USB接口的电脑,这个概念放到现在仍然不过时。是的,后来的每一代Mac在接口上都偏向于超前与极端,兼容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要的就是让你难受,并且让你大动干戈的去适应它。
也因为如此,在每一个Windows用户的眼中,Mac用户基本上都暗藏着抖M属性。
回归正传,iMac G3背后还设置了一个把手,目的是让用户可以一手提起iMac随时离开。但事实上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iMac G3 15.7kg的质量不仅重,还要连接电源、数据线,这个设计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就算如此,乔布斯还是坚持把把手留了下来,原因是任劳任怨的Jony Ive一句话说服了他,这个设计能让用户感到更有亲切感和友善。
与现在一个MacBook Air模具卖成祖传商品不同,当时的苹果在随后升级的iMac G4上再次大刀阔斧。主要原因是LCD时代来临必须要淘汰掉大屁股的CRT。皮克斯的小台灯概念跃然跳到了Jony Ive的设计纸上。
作为皮克斯的股东,乔布斯沿用小台灯设计变得顺理成章。屏幕与主机之间的奋力让笨重的台式机一时间变薄了不少。显示器通过一个名为iLamp的金属轴连接,由于皮克斯的小台灯叫Luxo Jr.,于是iMac G4就有了Luxo Lamp iMac的外号。
再后来就是再次合体的iMac G5。传言iPod的大获成功让iMac在设计上开始向iPod靠拢,以获得苹果整体设计语言的统一。这样的理念在今天同样被延续,比如iOS上排列图标的方式最终也延续到了MacOS中,并且两者的设计风格越来越近。
再然后就是iPhone 4带来的铝边框和倒角以及黑色边框以及深空灰,只要是大卖的产品最终都会影响到苹果的其他产品线。
如今的iMac已经越做越薄甚至越做越轻,并且产品线分成了Pro和家用,价格也早已算不上是当年的廉价平民路线,当年的对手IBM早已退出PC市场,IBM-PC演变成了无数对苹果的挑战者,但至今包括微软Surface Studio也无法撼动粉丝们在其心中的地位。
但老实说,3万元起售的iMac Pro仍然是性价比很高的个人电脑,同样性能下的Windows PC只会更贵,甚至软件和硬件需要独立购买,配置起来更为麻烦。而iMac处理器也已经从当年的PowerPC 750 G3,变成拥抱x86,向英特尔妥协改用至强处理器,又在最近传出磨刀霍霍自己设计处理器。
20年来的iMac一直独立存在,当年走非兼容路子的PC品牌现在都基本凉透,唯独iMac仍旧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