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李安成为了第一个在新技术领域吃螃蟹的人,但4K/3D/120帧并未因此就流传推广开来,电影圈24帧的金科玉律下李安尝试的全新技术多少有些反教条式主义的表达,但有时候最难破的局并不是打出第一枪,而是在一枪过后无人响应,便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的三年时间里李安再主导过任何电影,而《双子杀手》的诞生更像是李安对于自己执拗的一种回应:我就是想要挑战技术层面上更高阶的拍摄手法。
《双子杀手》本周末才会正式登陆国内院线,所以至少国内没多少人能准确知道这部电影在4K/3D/120帧的演绎下会是怎样的表现,但从国外点映的反响来看,《双子杀手》又是一部很难拿到好评的电影。
比如The Hollywood Reporter声称这部电影在聚集了一众明星演员的情况下依旧令人失望,剧本的虚弱和单调应该是影片最大败笔。而IndieWIRE则直接用“怪诞”和“困惑”来形容整部电影的剧情。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学院派影评人对于剧情的评价大多时候随便参考一下就好,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讨论的风向似乎已经不再附着于新拍摄技术标准下电影的表现形态,要知道“过分真实”的评价在三年前已经让《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吃了一次鳖,但《双子杀手》的画面表现似乎已经没什么好挑剔?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演绎了一场现实剧情,无论是战地枪斗还是中场表演,超现实感的画面下我们更能被代入主角视角中的情绪表达,用120帧增加眼睛要处理的信息量,用4K和3D构建更真实的场景,虽然如绝大多数观众所说在观看过程中有种“眼睛不够用”的感觉,但实际上我们在现实中真实的情感正是如此,在看到枪击后会发自内心的恐惧,不合时宜的站在光鲜的舞台上会感到恍惚而局促的尴尬。
但出于对“电影”的理解,《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画面表现上收到差评是意料之中的剧情发展,因为传统电影再如何真实都依旧能明确告诉大家它只是一部存在于银幕中的电影,但4K/3D/120帧的真实感会让他们有种“这并不是电影”的感觉。比如现在回过头去看1977年的《星球大战》,你大多会赞叹导演和编剧的脑洞,而最新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会通过精良的画质让你有种身处剧情之中的超真实临场感。但如果在4K/3D/120帧的加持下,让观众在某一瞬间有种面前真的有两波宇宙人在面前刀光剑影互搏的话,大概绝大多数人会心生一句“WTF”并想要捂着头鼠窜逃难,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想要看一部真实而又不太真实的电影,这并不矛盾。
在视觉效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120帧可以视作为对于传统电影体验的一种“革命”,我们并不反感这类具备突破精神的挑战,所以我们很想知道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李安究竟会怎样用超现实的画面来表现出一个反而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虚幻世界观,以及一个完全使用电脑绘制出的虚拟人物(年轻版威尔史密斯使用数字特效制作,特效团队抠图抠了一整年)。
4K/3D/120帧究竟会不会成功?大概没有人知道,至少当下除了李安之外还没有第二个导演敢于去尝试,不过在《比利·林恩》之后这三年时间里,更高规格的电影院倒是雨后春笋一般的从我们身边冒了出来。要知道当年全球也只有四家影院可以播放满血版《比利·林恩》,而现在国内可以支持4K/3D/120帧《双子杀手》的CINITY影厅已经多达30家(部分影厅尚在布置中,无法参与《双子杀手》播放),由于在HDR技术以及全景声配置上,出身华夏电影的CINITY都直接跟进当下顶级技术,所以观影效果自然值得期待。不过也正是如此,CINITY影厅的票价也相当“给力”,比如上海本地CINITY影厅版本《双子杀手》票价大多在150-200元人民币左右,着实令人肉疼。
除了满血的CINITY版本外,杜比影院上映的《双子杀手》也非常值得考虑,同样拥有3D+120帧高规格,只是分辨率限制在了2K级别,体验上不会有太大的缩水感。同时上海本地杜比影院版本《双子杀手》票价大多在60元人民币左右,其它部分城市杜比影院票价甚至下探到了30元左右(四舍五入接近不要钱?),相比CINITY影厅自然更有性价比一些。当然对于120帧毫无心理波动的纯剧情党也可以选择3D 60帧的二代IMAX激光版本,价格也相对更加便宜许多(下方放映影院列表仅供参考,部分CINITY影厅目前尚处于准备期)。
当然从影迷的角度而言还是建议大家能看120帧就看120帧版本,毕竟谁也不知道下次再看到这种规格的电影要等到猴年马月。虽然李安表示他还会继续坚持拍摄这类高规格影片、一直拍到无人投资那天,但就这拍一部赔一部的节奏,我们也真是怕他一语成谶,分分钟回老家重拾小成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