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各家耳机在音质玄学方面似乎已经难以拉开差距,大家都开始忙于朝着其他方向开拓支线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其中一部分为了表现极致便携将所有线材尽数砍去,另一部分则为了开启降噪模式让饱受噪音之苦的用户们佩戴后宛如失聪。当然不是没有人想过把所有功能都集为一体,但卡在技术瓶颈的围观者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黑科技”大户索尼和它的WF-1000X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作为一款集合了当下最热门的设计和功能的耳机,WF-1000X是否将每个方面都做到了尽善尽美?如此丰富的功能加身,它是否还有什么短板存在呢?
如果见识过去年索尼推出的那款Xperia Ear耳机,那么你很容易的就会把两者联系到一起,不过功能更加强大的WF-1000X在设计上也更加饱满,附带的收纳充电盒体积也大了一些,当然以100*25*43mm这样的体格,也很容易就能在背包或是口袋中找到容身之所,所以无需为它的便携性担心。
将两枚“豆子”从收纳盒中取出后,能够明显感受到索尼为它所做的轻量化设计,单个耳机重量仅有6.8g,佩戴后基本不会对耳廓造成多少压力。而且要知道那些传统入耳式耳机,在佩带后行走时自身的重量会带来明显的下坠感,让我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它会从耳廓中脱落,但WF-1000X就不会给佩戴者带来这样的感受,而且即使在我跑步时使用也没有出现掉落的现象。再配合小巧且质感柔软的耳机支撑,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不适。
而索尼一向在行的外观设计在WF-1000X中依然没有失手,不得不承认降噪豆要比那些像是直接砍掉连接线的分体式无线耳机在颜值上就先胜出一档,佩戴后看起来也不会过分突兀,很融洽的与耳部融为一体。对我而言,颜值高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对于这样一枚袖珍的耳机,我原本并没有指望它能提供多少可控制设计,但通过两支耳机的下部都各搭载有的一枚按键,还是可以实现一部分简单的调控,比如左耳耳机下方的按键可以打开/关闭降噪功能,或是开启环境音模式,而右耳搭载的按键则可以通过单击、双击、三击来实现音乐的播放、暂停、切换等功能。至于它的降噪效果,我们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详细说明。
当然作为一款耳机产品,音质表现总是逃不开的话题,只是对于这样一款完全无线的分体式耳机,我们该以怎样的标准来衡量?当看到仅支持SBC与AAC这样的蓝牙编解码时,即使明白在如此微型并且高集成度的设备中再提高规格是一种奢望,心也还是先凉了半截。不过在播放音乐后,WF-1000X的表现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在可处理空间如此紧促的条件下,索尼很聪明的分出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最容易抓耳的低频方面,播放我钟爱的猫厂Monstercat电子乐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低音之处强而有力的能量感,但在表现出足够的冲击感后,下潜深度就比较平平,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而在《I Want You》这样的曲目中,WF-1000X的中频表现同样足够令人满意,Darren Hayes略带沙哑的声音质感也能分辨出一二,明快的节奏也不会有拖沓之感,整体表现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
可以说作为以完全无线形态现身的耳机,WF-1000X的音质表现还是超出我的预期,虽然无法与那些“小烧”媲美,索大好常被提起的玄学属性在它身上也没有什么表现,但至少如果拿来与我们常见的那些用来日常连接手机听歌的耳机相比,WF-1000X的表现还是要胜出一筹的。但如果选择了开启Headphones Connect APP “稳定连接优先”,还是能比较明显感知到音质的下降,但耳机的连接稳定性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不过这也是目前无线蓝牙耳机技术的瓶颈之一。如果需要稳定的连接,则可能需要牺牲部分音乐体验,至于如何取舍,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选择了。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楼下的没get到重点,小编明明是来炫耀iphone x的!
老老实实买Gear Icon X啊,买这个大玩意不嫌沉吗
看来蓝牙耳机还是没法谈音质。
LDAC挽救,提升很大了
然而WF1000X不支持LD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