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以下是原文:(原标题「东芝要存活下去就得让西屋“破产”」,刊登于日经BP日文站;作者,小笠原啓)
东芝原定于3月14号(文章写于13号,后来东芝又延期了)发布的决算预计美国的核电业务损失会达到7000亿日元。由于西屋电气在美国的工程进行困难,这样下去损失将会更大,申请美国联邦破产法11条变得更加有可能。
某个曾经驻扎在美国西屋的东芝有关人士以匿名为条件,向日经透露“别以为损失7000亿的程度就结束了”“美国核电厂到底花了多少成本只有上层的人才知道”。
东芝将于3月14号发布推迟了1个月的2016年4月~12月连结决算。如果如预料的一样,美国4台核电建造计划将达到7125亿日元的损失。畠澤守常务董事曾经在2月14日的记者发布会上并没有否认这一数字再次扩大的可能性。
西屋背负着和电力公司签订的“固定价格契约”,指建造成本如果超过一定价格,超过的部分就将由西屋支付。假如西屋的工程比想象中困难,就会有产生数千亿日元的成本增加风险。
就东芝核电为何会陷入如此的困境以及今后该怎么办,记者对数十位东芝在职人员进行采访后得出的结论如下:东芝如果要存活下来就只能让西屋依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退出核电建设业务。理由有如下两个,“在美建造中的AP1000型(反应堆型号)设计上面有问题”以及“按照现在西屋的体制,难以如期交货”。
东芝作为西屋的母公司,在其中担当债务担保。如果做好破产准备并退出核电业务,将有可能会被美国电力公司要求赔偿8000亿日元的违约金。这对于现在的东芝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但很多人都认为这已经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了。
现在我们就深挖下东芝核电业务这“无底洞”。
东芝在2006年以6000亿日元收购西屋。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把西屋开发的AP1000型反应堆收归旗下。东芝虽然拥有BWR(沸水型)技术,但是国际上的主流是PWR(加压水型)。
为了打入世界市场,作为新式PWR的AP1000型正是东芝最想要的东西。当时AP1000被评为“划时代的原子炉”(源自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核能集团研究主干村上朋子)。蒸汽生成和水泵数量大幅减少以达到构造上的简化,还有独自的安全对策。AP1000的一个特征就是和AP600(60万千瓦)使用同等的设计面积却能够达到100万千瓦发电量的等级。
此外还有成本方面的优势,如果在狭小的地方采用AP1000型的话能够减少成本。而西屋在美国签订的4座核电站就是用了AP1000型。
美国原子能规制委员会(NRC)对AP1000的安全性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因为要满足诸如抵抗客机撞击等复杂的设计变更要求,导致已经获得认可的项目也要重新审查。
最后西屋提出的“设计认证文档(Design Control Document)”被NRC认可时已是2011年。随后获得各种许可到着手建设是在2013年的时候。
然而开始建造没多久就碰壁了。2013年7月28日任职西屋CFO(最高财务责任人)“T”给当时的社长兼CEO罗德里克和志贺重范会长等40人送去一份为“周报”的邮件。记者根据得到的电子邮件记录,上面用英语和日语写着。
文件名:WEC CFO Weekly Report(July22-July26)
2012年度的审查终于完成,报告书签署于7月23号完成。关于商誉减损最终的NPP(新建设)为6亿7600万美元,NA(Automation)为2亿4900万美元,我们认识到巨额减损达到9亿2600万美元,真的非常抱歉。
西屋当时有4个业务部门,根据“T”的分析负责AP1000的机器制造和工程师的“NPP”陷入了不妙的状况。最后2012年度的单体决算实施了762亿日元的减损处理,西屋陷入赤字。2013年度状况也并没有好转,约为394亿日元的减损。
熟知工地现场的美国电力公司有关人士指出,“西屋做的AP1000在设计上非常有挑战性。纸面上的设计虽然非常好,但在现场的实际测试却不达不到设计的效果。确认工作还有工程都要重新来过的话工期就会延误,成本比预期还要多”。
AP1000的概念是能够在狭小的设置面积上达到大功率的输出。“功率上升的话原子炉就必须大型化,必须搭载更多的燃料棒”(美国电力公司的有关人士)。于是就在这里产生矛盾了。
为了支撑大型化而变重的原子炉,钢筋就要增加,在构造上面也要强化。而且原子炉在冷却机能上的配管和控制用的电缆等都会受到影响,然而核电站的设置面积有限,在狭窄的地方里那么多的钢筋和配管都集中在一起的话就会互相干涉。
“NRC在安全和性能方面连零件都会细查。而另一方面建设图纸等详细的设计是委托给西屋等品牌厂家,通过检查的零件到底要怎么组装,在全面调整的时候就发生了很多的问题。”(东芝核电部门的原干部)
把各个厂家生产的零件和机器搬到现场后,组装固定阶段就会经常发生看不懂设计图,搞不明白的问题发生。钢筋和配管等妨碍,导致工程不能如期进行。
中国正在建造的4座核电站用的也是AP1000型号。知道内幕的技术员这样形容“配管和线缆复杂交错简直就是一坨意大利面”。虽然设计上有问题,但是只要施工现场花一点功夫事实上问题也不大。在中国这边由于有恰当的说明、精心挑选的熟练员工和现场监督有丰富的经验,才避免了“一坨配管”这种情况。
但是美国却不一样。由于1979年的三哩岛核事故,这30年来新的核电站建设都被冻结,优秀的人才流出,有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并没有被继承下来。为了如设计图一样固定某个配管需要熔接几个地方,纸面上的设计是没错的,但是运到现场后就发现被已经设置好的配管所阻碍。或者是作业员的熔接技术不到家,导致旁边的线缆被烧焦等错误相继出现。
西屋里面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相互的交流不足导致那些错误教训的情报不能够共享。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原子炉的冷却组织和放置容器这些,直接影响到安全的机器配管干涉等问题的发现。“配管的长度只要延长1米的话就会改变冷却能力。重要的机器配置和设计更改必须对NRC提出申请,得到安全性方面的认可”(熟知美国规制问题的专门人士)。
改变配管设置场所会导致机器和构造物的“重心”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着钢筋的改变,这又会干扰到其他的钢筋。就这样随着一个零件的改变就会频繁引发各种设计和技术的重做,之前已经固定好的零件和机器,还有配管钢筋构造重做的事情也有发生。现场已经有“工期无限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完成”的声音出现。
工程开始到现在已经4年了,但完成进度只有3成。建造工程才真正刚刚开始,今后也可能会有预料之外的设计问题出现。开头所说的7000亿损失根本不能算是结束的原因,正是因为未来还会有不可预计的事情出现。
关于工程成本大幅超标的问题,4年前在东芝核电部门已不是秘密。2013年西屋的赤字问题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东芝上层却没有介入治理这个问题。因为“西屋的行事就像一个半独立的王国,东京母公司根本就没法控制”(东芝干部),而东芝核电部门的原干部反复强调他们并不是没有采取行动,“2013年到14年期间我们就有给西屋安排100名来自super+general contractor(日本前5大建筑公司的总称)技术人员的计划”。由于日本国内有东日本大地震的经验以及各地都有建造核电站,所以在设计和施工这些方面的人才比美国丰富。
但是这个计划并没有很好地实行。某核电部门干部:“西屋不喜欢东芝的介入,对不喜欢的人才直接单方面拒绝了。最后派过去的只有10个人左右的程度”“他们主张日本和美国的工程办事方式不一样,所以没有听取建议”。
2015年后东芝的会计问题被曝光,同年7月包括前后三任社长在内的高管阵营一起落马,东芝母公司的管理变得混乱,所以对西屋也越来越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下单的电力公司的神经变得敏感。建造成本的负担和交货期变更等使协议难以谈妥,负责提供原子炉等的西屋和负责土木工程的美国工程公司CB&I之间也陷入诉讼案之中,就是之前的斯通&韦伯斯特公司案导致的固定价格契约问题。
根据罗德里克于2016年5月在佐治亚州核电站建设现场的取材。那时候建设进度还在20~30%之间。根据东芝在2017年3月的报告里面也为30%的程度。虽然听说“配管干涉问题正在消除”,但是显然已经快1年停滞不前的样子。
西屋在2月后向美国电力公司提出数个月的工期压后申请。V-C-SUMMER 2号机为2020年4月,同3号机为2020年12月。之前西屋的申请都被通过,但这次似乎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美国政府的“综合能源法”里,规定了对电力公司融资保证等的优待措施。其中2020年底开始运作的核电这部分规定扣除一定的税金。据海外的电力调查委员会测算了一下,AP1000一台大概会扣除最多11亿美元的税金。如果工程再延迟的话将不会享受到以上的待遇,而这个损失将有可能由东芝和西屋进行承担。而东芝对这件事的说法是“那是电力公司方面的事情,无法评价”。
工程不能如期完成的话,根据西屋签订的“固定价格契约”必须承担成本超过的部分。而且由于税制待遇这些方面的赔偿问题,增加的损失可能会达到数千亿。
如果西屋申请破产被通过,那么将能够整理这些复杂的契约和将来会出现的债务问题。虽然现在来看前景不明朗,但这是对风险最好的处理方法。变得一身轻的西屋也能期待得到新的支援方(例如之前提到的被收购等)。
麻生太郎财务大臣在3月10号,内阁会议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就西屋的破产问题表明:“如果(3月)31号前还没决定(不能确定损失)的话,东芝的决算也很难出台”。西屋的问题已经涉及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政治问题了。
编者按:
这篇文章刊登于3月13日,正是东芝预计发布财报决算的前一天。结果,东芝再次推迟决算发表日。3月30日,西屋正式向纽约法院提出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申请破产保护,2016财年东芝可能出现1亿100亿日元的日本国内制造业最高亏损纪录。这一系列后续发展证明了日经记者的判断是正确的,东芝的丑闻依然没有画上最后的句号。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编译自日经BP日文站《东芝,粉饰的原点》系列文章,原作者小笠原啓。翻译仅供分享,不代表爱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