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究竟是什么,让东芝不惜财务作假也要掩盖业绩上的萎靡。这恐怕不是简简单单的来自社长的命令,令人感到胆寒的是这或许来自东芝整个公司的意识。
往期回顾:
以下是原文:(原标题「东芝对利润注水究竟是为了什么?」,副标题「账面价格被虚报至4到8倍」,刊登于日经BP日文站;作者,小笠原啓)
东芝最早在2009年的第三季度就开始就在业绩上注水,总共累计达到2306亿日元,和奥林巴斯比的话不算少了。
日本很多媒体以及东芝发布的资料对此事贯以“不恰当会计”之名。然而,揭发这件事的日经系媒体根据日本词典广辞苑(译者注:相当于日本的新华字典),使用“粉饰决算”一词来形容这一事件。其意思为「企业会计为了让企业的财务状态和经营成绩相比实际情况更好看,而在借贷对照表和损益表上动手脚的行为」,东芝的表现确实是那样。
东芝自我净化能力很差也是很明显的事实。2015年7月引咎辞职的三任社长居然在8月的时候被允许再次回到公司,连公家车和个人办公室都一应俱全。应该没有任何权限的退休人员对着社内的人事安排指手画脚,居然如此放任本来应该接受处罚的人。难怪国外的投资人会说“日本是一个对企业的错误问题很宽松的国家”。
这种做法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关当局还是很认真对待了。同年11月于东京地方法院对三任社长和最高财务责任人村冈富美雄,还有久保诚这两个原副社长共5个人提出32亿日元的赔偿。但是由于之后东芝提出能够回收这部分损失,所以缩减到了3亿。
长年累月下东芝的做法导致内部业务构造出现了很大的扭曲。这种做法的副作用出现在2016年第3期综合结算后,销售额比前期减少4460亿日元,营业盈亏为7087亿的赤字。这是除金融机构出现异常后,企业史上最大的赤字。结果最终赤字达到4600亿日元,占自身资本比率6.1%这个危险的水平。2016年6月,退休金机构GPIF通过运用委托人向东芝提出诉讼,寻求因股价下跌而导致相关损失的赔偿。东芝的问题已经涉及到日本国民退休金的地步。
为了便于下文的理解,译者需要先解释下两个词,因为这两个词组成了东芝虚报财务状况的重要环节:
Buy-Sell,日语为バイセル取引。因为东芝的问题变得有名起来,中文还没有对该词有权威解释。日语解释源于《デジタル大辞泉》,指企业先把产品销售给加工制造委托方,委托方使用该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后,再由原企业买回去。多用于PC行业,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由于东芝事件,变成了不正当会计的一种手法。
Masking价格,日语为マスキング価格,也是因为东芝而出现的新日语,中文意思是经过掩盖的价格,和Buy-Sell配套。例如2元的产品经过Buy-Sell变成了6元,因为不能公开原本的价格,所以这4元的差价就变成了利润。这就是Masking价格,Masking倍率为2倍。
东芝被查出的注水利润合计达到2306亿日元,导致多人引咎辞职。这里面成为众人焦点的是PC业务的Buy-Sell交易。东芝为何要这样做,单从结论来看的话就是为了对外掩盖公司没有经营能力这一事实。如果经营不振这种情况被外界得知,不仅会导致股价下跌,股东和投资者也会要求进行裁员。经营层不想看到这种情况,于是就在决算文件上面做手脚了。那么到底是怎么往财报上注水的,我们先从涉及金额最大的PC业务入手分析。
东芝于1985年发明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2000年后业界出现重大变化,电脑从企业推广到个人家庭后,比起品牌和性能,用户更加关注价格是否低廉。2005年IBM的电脑业务被联想收购,日立也退出电脑制造业。占领市场就是赢家,但东芝并没有搭上这一顺风车。
曾经在东芝电脑业务部工作的干部说:“因个人电脑业务持续的亏损,社内已经有谣言要出售或退出了。”
但是东芝历代的经营层并没有拿出彻底的对策,而且还利用了Buy-Sell这种恶劣的手法来掩盖业绩的不佳。
东芝的电脑组装是委托给台湾的生产商,而这些生产商称之为ODM(受托制造业者)。和东芝比起来ODM的经营规模要小很多,而东芝的电脑业务部采购便宜的液晶和半导体零件然后再卖给ODM。这里面的猫腻就是东芝掩盖原价,再假装以更高的价格卖给ODM。而这个差价就是Masking价格,这也被计入东芝的利润中。
ODM把那种零件组装成电脑,连同Masking价格在内的成品再被东芝买回来。最后就是由消费者来埋单了。这种做法称之为“零件有偿供应”(部品の有償支給),汽车行业也有。但是东芝利用了这个盲点。这个价格有些时候可以达到4到8倍,从2008年的2倍,2009年2.2倍,2010年的3.6倍,2011年的4.2倍,2012年和2013年为5.2倍。而且东芝在会计末期的月份把不必要的零件也堆上去,使利润在一瞬间提升上去。东芝的表面账从2008年的赤字变成2013年的黑字。
Buy-Sell交易会变得那么厉害,是因为雷曼危机的影响。由于全球的电脑需求急剧减少,东芝的销售和利润也大幅减少,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对策。
本来应该是通过提升业务的竞争力来摆脱赤字状态的,例如开发新产品或者裁员等战略都是可行之计。但是东芝的经营层却通过在会计上面做手脚,企图瞒天过海。一般来说企业遇到困境会说这是一种挑战,而在东芝的企业内部却是硬性定下强人所难的业务目标。第三者委员会对东芝不正当会计调查后发表的报告书里面,甚至有特别提到以“挑战”为名的每月例会这种事。
2012年9月的社长每月例会上,当时的社长佐佐木则夫先生对着电脑业务责任人强迫其达成“3天内提高120亿营业利润”的目标,这完全就是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难以达成的“挑战”啊。但社长的指示就这样下达下来,每个公司的部、课再到个人,东芝社内哪里都横行着这种“职权压迫会议”。在这种形势下,便酝酿出了全面的利润注水行为。
利润注水的不只是电脑业务,众所周知已经蔓延到基建业务、半导体、电视等各个业务。日本金融厅以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有价证券报告书等的虚伪记载)对东芝开出了73亿7350万日元的罚单。这是迄今为止对不公正会计判处罚金额最高的一次。
但是这样的惩罚可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一连串的事件里面受到惩罚的只有东芝前三任社长和一部分的高层而已,而和这次事件有关联的干部依然还留在东芝社内,而且还有人得到了提拔。而主流媒体对此的追究也不够充分,导致东芝对这件事有心存晓幸的嫌疑。(译者注:最近东芝对西屋的决算也是支支吾吾,导致东芝股价大跌。)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编译自日经BP日文站《东芝,粉饰的原点》系列文章,原作者小笠原啓。翻译仅供分享,不代表爱活网立场。